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吳思鋒 / 2021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分享 | 瀏覽數: 1983

2021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提名觀察人: 吳思鋒 , 2022年03月09日 16時05分

大地有多遠


繼雙年展之後,地景藝術季成了第二個只有策展團隊會一一看完作品的藝術節慶類型。

去年夏天,疫情稍緩,連著幾週往東部,赴平行展開的四個地景藝術季。因著主辦局處與政策的不同,有的仍設於觀光景點,有的為了均衡鄉鎮差距,有的需要繞入產業道路,有的則駐於部落的公共空間。

但坦白說,對於想要將作品一一遊覽的觀者,光找路都來不及了,萬一遇上作品定錯位址的,還得再費上更多時間,走來走去地找。在那些時刻,讓人感到閒暇非但不是文化的基礎,反而會開始討厭自己閒暇不夠多到有文化。

我並不反對需要驅車彎進產業道路、部落裡面,因為那可能表示創作正在紮根,或引觀者看見更真實的地方樣貌,但若為了擴大觀光面積、增加打卡景點,它遮蓋的終究只會比呈顯的更多。

換句話說,當地景藝術季被打造為兼具親民與藝術的觀光節慶時,它其實一點也不大眾,因為你得有錢有閒才能漫遊藝術,藝術是一場有品味的文化之旅,與美食、美景合而為一。另一方面,當它的動機或目標是粉飾真實,也就不需要當地或外來的民眾的動能,因為動能會引發揭露的反作用力。它需要的只是民眾配合活動,抑或民眾早已被代換為流量。作品所在地的民眾,則再一次讓出空間,變成背景。創作者儘管搏得善用自然元素創作的「美」名,但地方文化仍然沒有擺脫短期計畫的效益邏輯,

這也不是說,地景藝術季註定出不了好作品,只是比例上很少。究其原因,不一定來自創作,有時候反而來自如何認識現實。這些好作品往往把重量壓入輕盈的表面,緩慢地拉開我們的感知,或與部落互動出協作的深度。語彙可以很簡單,但引往的時間與空間俱皆深邃。

最後,每個地景藝術季都很愛拿「土地」來講,但在冒雨開開停停找看作品的那些時刻,坦白說,大地被推離得比平常更遠,藝術與文化也是。以致到了今天,地景藝術季越來越接近它本來的反面,美術館的當代藝術。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