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張曉雄 / 潮間帶的遐想
分享 | 瀏覽數: 3289

潮間帶的遐想

張曉雄 | 發表時間:2017/09/02 17:44 | 最後修訂時間:2017/09/07 16:01

評論的展演: 《浮動的地平線》光環舞集

 

《浮動的地平線》是光環舞集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最新推出的作品。這個由美國歸來的台裔客座編舞家余承婕之兩段式舞蹈,全場逾70分鐘。兩個段落之間,還有一段影片,作為首尾呼應的連結。

在兩個不同段落中,有一個同質的道具:長條的透明塑料布。在平第一段舞裡,塑料布在舞者的操弄下,頗具巧思地將水的意象表現得引人入勝:退潮時的粼粼波光、平潮時的寧靜水面、起潮時的躁動洶湧、滿潮時的水底乾坤,舞台意象單純而豐富,舞者身體發揮也較自如,時而如灘塗上的彈塗魚與幽靈蟹,時而如淺灘中的遊魚,時而如駐足待獵的蒼鷺。


圖版提供|光環舞集

在塑料布下的獨舞一節,利用同步影像,將布下的動態倒映在天幕上,頗有水底世界的生物甦醒感。略顯生硬的,是開場讓舞者拉著塑料布魚貫而入並鋪設待演的過程。將結束時,舞者舞動著塑料布翻卷迴旋如回潮,煞是好看,卻匆匆退場,沒有發展,非常可惜。

在上下半場之間,出現了一段記錄式的影片,承載了個人的舊日眷戀與對逝者的哀思。平心而論,這段影片較適合出現在節目之後,因為過於個人的感受與敘事,反將作品所帶來的意象聯想打回現實的個人侷限中。

在第二段舞裡,舞者們將褐色的七分開叉褲換成了白色的緊身舞衣,後場牆下的塑膠布卷,提醒人們光環舞集的招牌嬰兒油舞蹈即將上場,也因此心頭略緊。嬰兒油的使用,在物理上的解釋,大抵是將人在運動中與地面或其他介物間產生的摩擦系數最大限度地降低,從而產生“滑”的形式,以及失衡丶失重等效果。這種反物理常理的運動方式呈現在舞台上,造就了90年代的舞壇異質風景并衍生出各種哲學解讀,而在實際操作面上,有存在著極大的限制與運動傷害的可能。


圖版提供|光環舞集

在這二十多分鐘的舞段中,明顯看到新一代舞者的身體思考與出色的應變能力,可以體會到編舞極用心的編排與盡量規避舞者們在塗滿油的塑料布上舞動時的潛在傷害,並營造出潮水退進之際的對流意象,但嬰兒油本身,時刻將觀者懸念於台上舞者每一個動作的安危上。主題的叙事,反而極大地受制於形式,令人不無遺憾。

整體上,上下半場的燈光色調偏暖,與水岸的意象有落差。地面材質與上油後的肌膚的強烈反光,以及三面觀眾的設置,給了燈光設計極大限制與考驗。

看著作品進程,“潮間帶”一詞不停浮現腦海,這個海與陸之間的緩衝地帶,既是人類親近或破壞海洋的地帶,也是恒常的潮長潮落之間,無數未知的生命蘊藏。這個未知地帶,代謝著昔日生機、今日腐朽,也孕育著豐沛的多樣性物種。也許,這正是值得我們俯身細看的。

 

張曉雄
2017.9.2
望山居


注:因首演當日,拿到劇場提供的相關演出資訊,並依此落筆。後經查證,現場所獲資料與現場的節目單資料有所出入,故本文所引的資料部份已作修正。特記。

2017.9.4 雄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