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郭昭蘭 / 影像,待確認
分享 | 瀏覽數: 3286

影像,待確認

郭昭蘭 | 發表時間:2015/03/31 21:08 | 最後修訂時間:2015/04/17 10:46

評論的展演: 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王有邦個展

電視機

 

CNN最近在一個電視採訪中,意外收錄受訪着在洗手間喃喃自語地道出:「我到底做了什麼?當然,我把他們全殺了」使得法院決定對這位逍遙法外嫌疑人以及相關的殺人案件,重啓調查。[1]這個因為受訪者忽略身上的收音麥克風,而側錄到的供詞,意外成為法官翻案的關鍵證據。新聞似乎振奮人心,值得CNN當作自我宣傳的行銷說帖,也給流通於主流媒體的紀錄影像一些額外的收獲:紀實影像在媒體象徵交換經濟的象徵價值。

 

影像的紀實性與法院中作為證據功能的證據力,某種程度都建立在真/假判準的假定上;然而,有關影像再現現實的批判,卻早已經動搖影像與真實之間鎖鏈的關係。CNN這次的採訪案例,溢出了這個影像再現真實的懷疑論邊界;影像經驗上的真實、與影像作為司法證據的經驗上的應用、以及媒體象徵交換經濟中的象徵價值,三者「跨領域地」完成「以正義為名」的證據任務,就因為背後牽涉到的是三-條-人-命。在這個故事中,法院的證據的經驗上應用「彷彿」拯救了影像再現真實的力量,影像以其維護正義的名義,藉著贏回更多在媒體中的象徵交換經濟價值,拯救瀕臨信用破產的紀實效力。

 

相較於恐怖份子的斬首屠殺影像,這次的案例並不挑戰我們對影像在經驗上的真實性的忍受力,作為閱聽人的「觀看」,在這裡也成為協助完成象徵交換經濟的元素,三方皆「獲利了結」。

 

展覽空間中:「王有邦個展: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

 

影像,在海馬迴的「王有邦個展: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展覽裡,表現成一個持續存疑的問號:持續維持它僅僅是不被證明、不允許被「證明了」、無法證明的生命、一個等待被確認的事件。

 

「王有邦個展」的展覽在海馬迴的策劃下,將業餘攝影家王有邦從民國80年至今針對魯凱族所進行的影像與文字記錄,以兩個樓層的空間進行展出。二樓展間呈現魯凱族人在民國67年從舊好茶遷村到新好茶後,不斷回返西魯凱族群的發源地舊好茶的影像記錄。王有邦的照片以回返舊好茶的歸鄉之路的特定地點重新歸類(如圖):舊好茶登山口、第一溪谷、第二溪谷、大峭壁、古戰場、紅樺木、獨木橋、蒲葵樹。

 

 
圖版提供|海馬迴光畫館

 

展覽牆上手繪的路線圖,指引出參觀動線與記錄照片間的關聯。觀眾從舊好茶、翻閱粗大相框、然後慢慢走到蒲葵樹;不同於攝影照片水平貼牆的白盒子展呈方式,海馬迴透過展示手法對王有邦的照片「大動手腳」,但是這些「手與腳」卻正好是「回家的路」事件中,最需要被提示的。

 

手繪路線圖中的勞動痕跡,垂直粗大相框的翻閱。無法回避作為作者的策展人(儘管在此展覽中是匿名的),不在此宣稱中立,而是透過手繪圖示暗示在場,翻閱垂直立體粗框,提示觀眾的身體性。影像紀實與否的問題,被這些策展機制的「手腳」以引號的方式,加以裝框、懸置、彌補,凸顯的正是對身體勞動的重複性以及在時間軸上作用的重要性。

 

展覽裡,至少有三條「回家的路」被暗示出來。王有邦走向魯凱族的紀錄之路、魯凱族從新好茶走向舊好茶的歸鄉之路、以及觀眾在展覽空間中的行走;如果魯凱族的歸鄉之路是透過手腳行旅,身體勞動的重覆,所累積的精神行旅;影像—祖靈則透過身體之於社會關係中的重複勞動才能加以確認的精神意向。反過來說,光化學影像跟現實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僅僅是定格瞬間的事實,在此為王有邦的意向與回返舊好茶的行動事件所超越。照片一旦成為索引,它要帶領讀者前往何種表淺的、或是深刻的、指令式的、亦或是聖像式的處所[2],就看供影者打算拿這些照片來做什麼了。

 

王有邦對拍攝對象的投入,在展場以紀錄片方式呈現;但王有邦對拍攝對象在生命時間上的投入,與觀眾在展場中的行走所花費的時間不成正比,這是展覽現場給從日常生活的時空中走進現場的觀眾,給出的承諾。其條件是,親自到現場。而這種身體的勞動,恰恰是當前社會中最為昂貴的代價。誰不是想要用金錢來換取身體勞動的極小化與資本的最大化呢!

 

是以,王有邦展覽中的三條回家之路,均指向一個無法證明的生命事件,魯凱族的文化事件之於王有邦是如此,舊好茶的精神相度同樣伴隨著身體勞動的行旅,在時間中的重復; 而觀眾在這裡,因為他的到訪出席,才稍稍以其關於藝術事件的象徵交換經濟,平衡了現實中對事件的漠視。但是這種平衡,至今仍是在極度失衡的狀態;換句話說,影像經驗上的真實、與影像作為司法證據的經驗上的應用、以及系統中象徵交換經濟中的象徵價值,終究沒有「獲利了結」、無法「終結」。影像,持續維持它僅僅是不被證明、不允許被「證明了」、以及無法證明的、一個等待被確認的事件。

 

 

無人機採訪新聞

 

後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最近宣佈,已與美國航空管理機構達成協議,將在美國測試使用無人機採訪新聞。

 



[2]開幕當天,族人在三樓肖像區撫觸影像薄膜,讓人聯想到鳳甲美術館「鬼魂的回返」的影片「讓靈魂回家」中太巴塱在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中對太巴塱Kakita’an祖屋柱子的祭拜。 

 


 

相關評論

《生命與靈魂,回家的路》-王有邦個展  [2015年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王有邦,在海馬迴光畫館中的影像裝置 --- 簡子傑

第十四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 郭昭蘭

第十四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 紀慧玲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簡子傑

第十四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 簡子傑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林志明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