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林采韻 / 第十六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1896

第十六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林采韻 , 2017年07月13日 18時06分

提名觀察人姓名:林采韻

第2季(4月1日-6月30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爵士京劇《馬伯司氏》(雲門特仕版)

時間︰2017/04/22-23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爵士與京劇是《馬伯司氏》組成的重要元素。「跨域」、「跨界」早已是不足為奇的創作手法,然而在「跨」的進行當中,理想的真實狀態,不是油水分離的一加一等於二,而是融為一體的一加一等於一。

於此,「京劇」遇上「爵士」這兩者要如何對話,基本上京劇的文武場便由爵士樂團所取代,那司鼓者便由爵士鼓補位,但這樣的轉換,無非只是形式,好在,《馬伯司氏》從表層的接觸進入到內裡。在作品中,劉欣然的編腔和柯智豪創作的爵士樂,如同兩條聲部線,它們時而分流,時而襯托對方,時而交相融合。

因此,《馬伯司氏》以創新京劇視之反而狹隘,單只把劉欣然視為京劇男旦恐又落入刻板,當把這些界線模糊掉,或避免先入為主的認定,回歸到創作與表演者本身,《馬伯司氏》是場實驗也好,是場藝術之間的對話也好,均具令人拍案叫絕的本事。

2017新點子劇展 王嘉明《血與玫瑰樂隊》

時間︰2017/5/12-14

地點︰國家實驗劇場

《血與玫瑰樂隊》,作品名稱內含「樂隊」兩字頗令人玩味,如此字眼的使用,是為了賣弄文字趣味?還是意有所指?兩小時的演出之後,證明「樂隊」並非裝飾性用語,從頭至尾佔有一定的位置具有實質的意涵。

本劇中,演員被視為舞台上「樂隊」的重要成員。「樂隊」的概念連結扣合至各面向的聲音使用,聲音又涵蓋音樂、語言、人聲、音效、音響等,每項塊面處理下來皆是大工程。憑藉著玩興,以及過往至今對於聲音的執著,王嘉明在《血與玫瑰樂隊》當中,開展了一場聲音的試驗或說一趟探索之旅。他所使用的手法多數稱不上新穎,但透過結構性鋪陳,適切呼應戲中人物、劇情、空間的特色和需求。

兩小時的《血與玫瑰樂隊》,十位演員化身為各式聲部,他們在實驗劇場的空間中透過各種聲響交會,在縝密的架構中對位又和聲,時而按譜演出,時而自由即興,造就一場玩味十足的劇場聲音史詩。

劉韋志《運動狀態》為笛、中阮和古箏(選自2017 TIMF臺灣國際音樂節─傳統之翼《聲音行旅:從臺灣到匈牙利》)

時間︰2017/04/23 19:30

地點︰台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劉韋志的作品著重於聲響的使用,作品《運動狀態》以精練的手法,在完整且具層次的架構下,設計出一種聲音在自由即興中的玩味。

他將客家老山歌解構後,取其音高結構和下滑音的特色,作為曲子的基底,在此基底下,笛、中阮和古箏三者,時而獨立、糾結、交融、擴散、互斥,以聲音不同狀態的動,呼應作品標題。

擔綱演奏的團體「三個人」,以團隊絕佳的默契和對聲響的敏銳度,將樂曲複雜的結構運作和聲音的千變萬化,在適切掌握中呈現一種自在的力度。

2017新點子劇展 李銘宸《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

時間︰2017/06/09-11

地點︰國家實驗劇場

李銘宸和鄭智源屬於當下世代,具有鮮明風格的創作者。兩者首度合作產生的結果,如預期有其力道和膽識。

跳脫文本可追循的脈絡,演員滿口破碎的語言,以自我呢喃的聲調道出極度瑣碎的事物,營造出一種劇場人的邊緣狀態。而圍繞在邊緣的,是圍坐在空間四周的觀眾,他們面對的是空蕩如也的舞台。然而舞台的空,使得就算只有單位演員,因視覺的聚焦,以及燈光、聲音、走位的流動與引導,反而產生強烈的效果,不空反滿。

法國劇作家戈爾德思以劇作《夜晚就在森林前方》,書寫法國底層移民勞工生存困境,意圖透滲出都市高壓環境的心靈氛圍。李銘宸和鄭智源以一種表面乍看鬆散,實際上對於語言、時空、人物進行高密度的解構,產生的強大後座力,呼應著原著的意念主軸。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