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林采韻 / 螢姬物語 探索豐富歌仔樂風
分享 | 瀏覽數: 5035

螢姬物語 探索豐富歌仔樂風

林采韻 | 發表時間:2017/07/01 22:59 | 最後修訂時間:2017/07/03 10:48

評論的展演: 唐美雲歌仔戲團《螢姬物語》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時間:2017/6/22

演出團隊:唐美雲歌仔戲團、高雄市國樂團

 唐美雲歌仔戲團創團20周年,推出新作《螢姬物語》。「承傳統、創新局」是劇團一路走來的信念,但這談何容易?如同文化評論人林谷芳於節目單中所述,「歌仔戲的樣態多、觸角廣,要作歌仔戲的領頭羊,真要說,要有多容易就有多容易,要有多困難就有多困難。容易,是盡可發揮;困難,是它一方面須不離自己的表演傳統,另方面,又得讓人看到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且兩者更須一定程度結合而成一個整體的作品。」循著此話,《螢姬物語》的音樂創作與編腔在困難與容易中,似乎開展出一種可能。

 「創新」是當下被大量使用的詞彙,尤其與世代概念連結在一起,如此概括的認知,經常被簡化為年輕世代就等於有創意,然而創意發生的過程和狀態極為複雜, 與世代畫上等號,不免陷入誤區。但在某種層面上,不同的世代因生活的環境、接觸的資訊等存在差異,自然影響到創作的思考和使用的工具,其所產生的結果,有時並非有意識的刻意創新,只是充分反映身上可用的功夫和吸取的養分。

 《螢姬物語》由兄弟檔姬君達、姬易霆負責作曲和編曲,陳歆翰進行編腔,此三人,也就是所謂的新生代。陳歆翰師承劉文亮,劉文亮與唐美雲長年合作,他去世後,唐美雲將此重擔,交由陳歆翰。姬氏兄弟畢業於國立復興劇校(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從小接受傳統戲曲的訓練,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多齣戲碼,也參與國光劇團諸多製作,以《十八羅漢圖》最受注目。姬君達經常親自上陣,擔綱創作劇碼文武場的主胡部分,在傳統背景外,他也跨足流行,現為惡武2KD5主唱。

 唐美雲的放手,讓三人的本事,在作品中放膽的不斷丟出。音樂光芒四射的結果,導致過猶不及的危險,但是過程中所印刻的步伐和足跡,具有令人欣喜之處。

 《螢姬物語》的故事穿越清朝台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給予創作者「跨國」音樂風格使用的正當性。劇中日本風的主題曲調,透過適宜的配器編寫和國樂團的演奏,鋪陳出來的格局和氣勢,具有日本大河劇的音樂設計質感。以音樂襯托舞台上時代、空間的輪轉,音樂的情境塑造,雷同遊戲音樂「關卡」的鋪陳。因應劇中人物或事件所譜寫的「主題動機」,包括《螢之歌》和「愛的主題」等貫穿整劇,深具使用的靈活度,如此旋律曲調,同時也巧妙構織成為「序曲」和「間奏曲」的創作核心。

 音樂在《螢姬物語》中,扮演重要角色,從頭至尾幾乎不間斷,尤其陳歆翰在編腔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將主題音樂的動機等融入其中。且在演唱形式上,增加重唱比例,個人獨唱部分,則藉由伴奏樂隊音響上的支撐,更具重量感之餘,產生類似歌劇詠嘆調的質感。進一步,在既存的歌仔曲調之餘,透過幾首編創的新曲,進行不同演唱風格的嘗試。

 整體來看,《螢姬物語》在音樂的使用上,有種放手一搏的膽識,在呈現過程當中,有意無意,於結構上,如同綜合不同音樂類型的形式和養分,諸如音樂劇、歌劇、電影音樂、遊戲音樂等。於此,一方面有創新的野心,但另一方面也考驗收放的功力。若以收放來論,有放才有收的空間,在這群創作者身上,喜見他們的「放」,更期待他們未來「收」的成果。

 

 

 

 

 

 

相關評論

2017年度觀察報告 --- 林采韻

關於同志平權的另一種對話——唐美雲歌仔戲團新作《螢姬物語》 --- 郭強生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