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吳思鋒 / 《十殿》作為一齣常民戲劇
分享 | 瀏覽數: 2272

《十殿》作為一齣常民戲劇

吳思鋒 | 發表時間:2021/06/05 23:13 | 最後修訂時間:2021/06/07 09:41

評論的展演: 2021 NTT-TIFA 阮劇團《十殿》

我滿喜歡讀劇團簡介,從中讀取劇團如何認識自己,以及,在不同階段塗改的簡介,如何反映著劇團對自己的再認識。究竟簡介的文字是在建構一個品牌故事,抑或闡述創作的核心關懷、美學想像的彼方,在劇團簡介,喔,應該說在簡介與作品之間,存在著一條劇團主創者無法預繪或未必察覺的虛線。

讀《十殿》場刊上的劇團簡介,阮劇團一開始就將自身定位在非都會的地方,也就是「南臺灣的嘉義」,最後則是用「成立十八年來,已累計演出七百餘場」的數字、列舉曾「代表臺灣」參加的國際藝術節作結,至於如何越在地越國際?阮劇團的美學宣示是--探索當代「常民戲劇」的更多可能。

於是,《十殿》二部曲,奈何橋》與輪迴道》,以一棟九零年代初開張的金國際大樓作為主場景,結合多線敘事、三十年的時幅,以及借「台灣五大奇案」編作,飽含道德教誨的鄉野奇譚,創作了一種民間故事的集合,從中尋找民間故事當中的深層結構與社會心靈,同時製造「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章回感。 

但最終當它無法跳脫因果論的時候,也就決定了它擺脫不了說教意味,無法旋入民間文化的深層結構,更無法說服我們,為何要在當代說九零年代開始的故事?甚至就台灣五大奇案的真實發生年代來說,為何要在當代說上百年的故事?又或,如果十個故事鋪陳的是一種社會心靈的悲劇性格,可經由導演大幅動用影像、音樂、肢體舞蹈、魔術、微縮模型、以內容無意義的群戲填塞各場主角進行對手戲時的視覺舞台等,令人眼花撩亂、華而不實的場面調度;即便如《西遊記》的人物設定,本可自原著中西天取經一行人與「十殿」的互動關係建立另一古典性的支線,亦付之闕如。每當故事總是剛開始要說,就被(用得不好的)商業劇場手法過度消費,無論死亡或任何傷痛,一下子變得輕薄。那麼,當悲劇缺少重量,如何深入十殿的地獄圖景?如何昇華而顯現根本的人性?

十殿-1

《十殿》劇照          攝影|黃煚哲          圖片提供|阮劇團

《十殿》台北場演畢,葉根泉的劇評刊登後,更引發一連串主要集中於他批評阮劇團在《十殿》獨尊台語的輿論躂伐接下來,我們便讀到一堆根本偏離作品的貼文、留言,要嘛把國語等於漢人沙文主義(甚至在今天,還等同中國中心主義)再拿出來大罵一頓,要嘛扯到語言與字幕的翻譯性兼炒文化平權。我不是說以上對比不存在,而是這跟《十殿》有何關係?先就後者來說,很簡單,主創者或劇團,在《十殿》有特別調度這一部分嗎?至於前者,葉的確指出了問題,而且就我的閱讀與詮釋,這一點正是阮劇團自我宣告「常民戲劇」的危險之處。

進一步說,阮劇團高舉台語優先做為常民戲劇表現的根本立場,實際上是一個劇團自我建構的結果,而不是社會發展的自然反映。譬如,台灣是個移民社會,除了清以前即有遷入的閩南一系,至少也有清代移入的客家一系,更不用說當代社會的住民面孔更為複雜。因此,台語優先非但不能代表常民文化,反而隱蔽了它所排除的對象,而將自身正當化,更無法描述當下,或者指向未來。再者,在台灣的閩南語,是混合了不同地方語言的結果,它代表的本來就是「多音」,可是我們看《十殿》,不同腔調的台語並不是基於刻意的調度,而是無力調度的參差不齊。換句話說,台語不是常民文化的語言型態,語言的多樣性才是。另一方面,在劇場的舞台上,語言也不等於再現常民文化的必然因,往往是語體與身體更能讓我們趨近常民文化的複雜性;譬如再拒劇團的《明白歌》,結合唸歌、說書、民謠等民間文學、音樂而成的語體,就比較趨近這個面向。

因此,當阮劇團越高舉台語優先的文化旗幟,將民族-語言予以同質化,並且獲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合作的第二屆「場館共同製作計畫」 ,取得鉅額資源,進入自詡為表演藝術台灣代表的國家兩廳院公演之際,它的共製關係就變成了與國家政治的共謀關係,潛在地掉入民族國家的殖民體制邏輯。因為許多已經消失或快要消失的常民文化,正是在一個(仿西方)的民族國家形成的現代化進程中,被排除的物事。

當劇團欲求在創作上與大眾接近,到了作品裡,卻是自身陷入一種國家政治的記憶裝置,所以當《十殿用九二一大地震、八八風災這兩場近二十年的災難事件置入情節,強化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時,更讓人冷汗直流,因為此舉重覆、乃至強化了相互同質化的收編邏輯。

至此,所謂的常民戲劇,不再是具有能動性的民眾,不再是操演著富有身體性的民間文化景觀,而是與它所相對化的對象「國語、都會」一體兩面,自貶多元的保守美學。結果是,阮劇團若以《十殿》作為它的成年之作,實則仍處於既不在地也不國際的尷尬階段而已。

十殿-2

《十殿》劇照          攝影|黃煚哲          圖片提供|阮劇團




相關評論

現世地獄圖景裡的眾聲喧嘩:阮劇團《十殿》 --- 王聖閎

2021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汪俊彥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