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王聖閎 / 第二十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2106

第二十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王聖閎 , 2022年01月14日 16時02分

4季(101- 1231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廖烜榛、黃奕捷「複本」

時間︰2021/9/30 - 2021/12/5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

「運動之後」除了創傷經驗,還能如何表述?曾經的衝撞與激情、曾經啟動過的身體與耗費的力量,究竟該怎麼延續?這將會是接下來十年頗關鍵的課題。對此,藝術家廖烜榛、黃奕捷在「複本」裡提呈的方案,加上負責聲音製作的許雁婷、建築動畫的李佳樺之協力,顯然有意另闢蹊徑。這裡沒有想當然爾(但往往是想像力怠惰)的「紀實性」,也沒有英雄化的人物典型,或者過度象徵化的標語物件,而是一個帶有強烈「重開機」意味的建築提案:針對曾經發生過佔領運動的異議空間,想像著人們再一次地收回了它,並且搭起鷹架、拆除既存設施、開通它原本封閉窒悶的空間,使其看起來通透不已。

儘管「提案」意味著其政治性想像尚未兌現(或難以兌現),仍處於潛存階段,但藝術家們刻意引入其他迫遷事件中遺留下的建築碎塊。這些同樣是「運動之後」的物件成為「複本」製造聲響的主要來源,暗示抗爭運動確實需要找到各種強而有力的續命形式,而這正是藝術實踐能有所著力,且確實可以不落俗套的地方。

「一帆風順 高俊宏個展」

時間︰2021-11-06 - 2022-01-02

地點︰臺東美術館山歌、海舞廳

高俊宏的新個展「一帆風順」並不如展名字面意義上那般平和。展場裡細密布置的戶籍謄本、報導圖片、錄像、現成物翻模、頭骨、文物、耆老訪談…,全都指向一條全新的圖繪路徑,一條或許比其近年卓然有成的大豹社研究,更加幽深且複雜的地理政治之路。

藝術家向來是描繪各種「線」的高手,從島嶼內部帝國邊界的隘勇線、不同族群視角下的目線、耆老或族人吟唱中的聲線,到他自己在地圖紙或筆記本上描畫的素描之線;諸種潛在或實存之「線」的交會與穿梭,是構成他創作地景內部繁複無比的生命敘事平面最為重要的元素。只是這一次,新個展所欲勾勒的「線」並不單純,那並不是純粹記述他人的生命經驗細節,或只要針對另一地理空間的人跡遷徙進行縝密的踏查,在情感和理性層面上就可以自我完滿的事——因為「一帆風順」揭露的不僅是高俊宏的歸鄉(homecoming)之路,同時也是一條自我詰問:「如何直視田調現場之陰暗面?」的反思之路,是一檔能夠對近年大地藝術季及原民藝術熱潮有所省思的展覽。

PAGES (2021-20) — 陳敬元個展

時間︰2021-11-27 - 2022-01-22

地點︰TKG+

陳敬元個展「PAGES (2021–20)」源自他2020年在巴黎西帖藝術村的駐村經驗。駐村伊始,便迎來歐洲疫情的劇烈厄變,封城措施下的生活處處受到管制,駐村生活成了行動範圍不得超過方圓一公里的在地監禁。而隔離的窒悶境況,即使對於一位只需要一個靜逸工作室角落就能作畫的繪畫創作者而言,也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容易;任何封城或隔離都是一種身心的巨大煎熬跟掙扎。

「PAGES (2021–20)」處處可見表面上寧靜而日常,實則壓抑、惴惴不安的景象:《The Limbs: Measure》系列裡的人物不斷嘗試將鋸斷的樹枝重新拼接起來,卻總是徒勞。拼不回的枝幹其實也就是拼不回的日常經驗,與支離破碎的身心。《2020 Page 8》是透過新聞網路描繪2020年的鑽石公主號船艙,《2020 Page 11》則是描繪藝術家巴黎工作室正對面的一處練舞室。無論是看向自身所處位置的「窗外」,還是看向網路視窗另一世界的「窗內」,都暗示了一種侷促空間下的巨大壓迫感。這些既平淡又深邃的畫面,在在顯示陳敬元是屬於他這個世代,對於題材和景框選取,以及對於繪畫性與故事性之平衡,最為敏銳的其中一位創作者。

「伊日馬場 YIRI ‘S HORSE FARM張君懿個展」

時間︰2021.12.23 - 2022.01.23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張君懿的個展從一個簡潔的思考點出發:以邁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之馬,也就是動態影像與動畫的源起作為核心元素,展開一系列探詢影像∕圖像之生成與辨識,媒介之轉換與辯證的思考之旅。

從《卡羅索爾,±1》中的旋轉木馬盒之剪影動態影像開始,藝術家如實地給予我們一個材質各異、速度不一的「馬場」。藉由影格的抽取,時間軸的調節,我們不再能輕易辨識,眼前的馬匹剪影是實物的影像捕攝,還是向量圖形製成的動畫;再加上「線上馬場」的網頁圖像、網頁之代碼所形成的交錯參照,這匹馬象徵著當代視覺文化史演進的馬,一口氣跑過了繪畫、雕塑、複合媒材,以及影像裝置;從板牆、木頭、LED燈板,最終跑向了數位螢幕。而我們也據此獲得一個反思今日影像世界——同時作為可觸現實與虛擬空間——究竟如何構築起來的宏觀視點。

張君懿的展覽同時顧及了線上與線下展示,使兩者緊密對話,共築出一個清晰的創作問題意識,豐富交疊著關於事物的材質與量體、動態與速度、顯像與錯視、變形與轉譯等充滿哲思的課題。對日益臃腫龐雜、不知節制的當代展演風潮來說,這樣一檔既不失觀看趣味,也不失議題精準度的展覽,無疑是很好的對照和提醒。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