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一道謎語《天竺》
魏琬容 | 發表時間:2019/12/18 14:42 | 最後修訂時間:2019/12/20 15:38
評論的展演: 2019關渡藝術節《天竺》
照片提供|進港浪製作
《紅樓夢》裡頭有個風月寶鑑,是面鏡子,正面照會看到紅塵繁華,反面照會看到枯骨衰敗,原意在警醒世人莫要沈迷表象,世事繁華不過是一場空,早點醒悟為要。《天竺》就像是《西遊記》的風月寶鑑,照出了《西遊記》的另外一面。《天竺》挑了西遊記的四回,這四回不是隨便挑的,而是玄奘、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初登場,或是確立行為動機的重要情節。
序章:玄奘秉承修大會,如來顯聖化金蟬
三藏法師誠心佛法,卻遇如來佛化為金蟬,點破他所學乃小乘佛教,非大乘之學,三藏感念自己不足,心生西行取經之念。
按書演,應該老老實實演唐三藏發奮取經的那一刻(振奮人心),但卻是高偉哲出來預演自己葬禮,邀請觀眾又當家屬又當觀禮者,邀請觀眾上台寫輓聯,沒想到觀眾大筆一揮,把「天竺近了」寫成「天竺進了」,全場笑到岔氣。原故事是發奮取經,演出卻是預演葬禮,取經發願都是一場空。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這一回,描述猴王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天庭眾神拿他沒奈何,最後是出動如來將猴王壓震了。這是西遊記重要情節,確立了齊天大聖打翻傳統的角色個性,也暗示了大部分的傳統權威只是仗勢壓人,真出了一個有本事的人,傳統是無法收服他的,得要有更有本事的如來出馬才行。
書是這麼寫,但《天竺》偏偏演楊迦恩參加一場試鏡,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孫悟空一角,楊迦恩越是顯露本事,兩位評審越是一道道難題伺候, 孫悟空沒有大鬧,而留下一個落寞的背影。這年頭,年輕有本事的人,想出人頭地,有可能不甩權威嗎?這年頭,就連孫悟空下凡,也不敵富二代吧。
第十九回 雲棧洞內收八戒,山中玄奘受心經(註)
原著裡寫天蓬元帥調戲嫦娥,帶罪下凡錯投胎,嘴臉如豬似妖怪,遇上玄奘和孫悟空,乃被收服,改名豬八戒。《天竺》中徐浩忠挑選一名女性觀眾,用盡心思討她歡心,最後被愛情收服而跪下,西遊記中的八戒豬頭豬臉,好色貪淫,是被佛法(玄奘)所收服。《天竺》將豬八戒化作情種,被愛情收服,不像是八戒,倒像是賈寶玉。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此回寫玄奘、孫悟空、豬八戒要度流沙河,流沙河有個妖怪,讓他們無論如何都過不了河。最後玄奘奉佛法,收了流沙河妖怪取名悟淨,一同去西天取經。
《天竺》則讓洪唯堯獨自在台上,光極暗,僅有一盞小燈照亮頭臉,他孤身重覆動作,訴說一個蠶寶寶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裏頭他一人分飾多角,一會兒是蠶寶寶,一會兒是養蠶人。一個受困於時光的孤寂人啊,講各式各樣的故事打發時間,以度過這漫長無光的時間。
照片提供|進港浪製作
謎底與謎面
謎面是「謎語的題目」,謎底是「謎語的答案」,比如「狼來了,射一水果名」,答案「楊桃〈羊逃)」。「狼來了」是謎面,而「楊桃〈羊逃〉」是謎底。
若我們套用謎底與謎面的想法來看,把演出簡介當作謎面,演出內容是謎底。一般而言,名著改編多半是增添現代元素,如哈林的《西哈遊記》讓孫悟空與魔二代來場歌唱比賽,觀眾都知道西天取經故事大概,端看你如何把故事說的有新意,如何讓謎面(文本)不動,謎底變出新意。
再舉個例子,如果把節目單寫的這四回章節當作謎面,謎底是「如何搬演這些故事」,
序章:玄奘秉承修大會,如來顯聖化金蟬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九回:雲棧洞內收八戒,山中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
妳會想像,哎呀北藝大舞蹈廳要怎麼演大戰流沙河?用投影?用布幕?但《天竺》妙就妙在它完全不遵循這規則。
《天竺》給了謎底,不給你謎面(故事)
謎底是唐僧、孫悟空、沙悟淨、豬八戒他們四個,以及各自獨立看似與西遊記無關的橋段。四人之間發生了什麼糾葛,《天竺》幾乎省略。因為不提供故事,《天竺》有了無限詮釋空間。或者說,《天竺》把原先謎面-謎底的玩法,加入新的層次。
我以為的謎面(節目單上): 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實際上的謎面:_________。
謎底(演出內容):孫悟空參加選角會,使出渾身解數但受刁難。
看了演出,想要知道那個沒被說出來的謎面空格「_______」究竟是什麼,究竟團隊從何撈抓線索,把五行山改成了選角會,也是因為創造了這層空間,於是看《天竺》﹑有一種馳騁想像的快感。
花了許多功夫,換一個原來如此
謎底謎面的玩法,有時在不同藝術形式出現。比如王家衛《東邪西毒》中,歐陽鋒離家多年,回家後發現哥哥娶了自己的情人,原先的戀人,現在得叔嫂相稱。在電影中,這情節可以獨立存在,就算沒讀過金庸也能明白。但如果觀眾熟讀《射鵰英雄傳》,定會記得書中淡淡一筆帶過:這歐陽克,乃是歐陽鋒與嫂嫂私通所生。原本小說中只寫叔嫂私通,電影裡多了一重解釋。小說與電影,情節互相關聯,又可獨自存在。
《天竺》以西遊記為本,而《天竺》不搬演情節,而把角色抽出來。選擇不把事情交代的一清二楚,而東寫一筆,西寫一筆,看似蕪雜其實抽絲剝繭之後所顯露的真相更駭人,這類寫法張愛玲是箇中好手,因此看《天竺》,不免讓人想起張愛玲。進港浪製作玩觀眾參與,玩出名堂來。節奏拿捏、互動氛圍都自然。回到西遊記的比喻,如果台灣劇場生態是天宮,那麼進港浪製作可能就是劇場圈的孫悟空,有本事可以大鬧天宮又全身而退。
另一方面,謎底謎面的玩法,需要觀眾熟悉文本才玩得起來。走筆至此,想要拋個挑戰給進港浪團隊「西遊記處理得極妙,你們會如何處理金瓶梅」,人人都知道金瓶梅,但誰可以答出來李平兒、龐春梅、潘金蓮的生命轉折點?「人人都聽過,但沒有人真的讀過」的文本,該如何拆解,我衷心期待。
註一:此處按照節目單上的寫法。原西遊記的回目是「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