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張啟豐 / 劇場:神明現身記/編導演劇錄之《鯤鯓平卷》
分享 | 瀏覽數: 1429

劇場:神明現身記/編導演劇錄之《鯤鯓平卷》

張啟豐 | 發表時間:2020/12/28 18:18 | 最後修訂時間:2021/05/02 17:22

評論的展演: 明華園戲劇總團《鯤鯓平卷》

時間:2020/9/20 (日)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近十多年來,戲曲界多數劇團面臨薪傳交棒或傳承培育的境況,歌仔戲、京劇、豫劇、布袋戲……皆然,各劇團自有因應與佈局之道,明華園亦無法自外於這股浪潮,從近年製作的演員配置就可以見出端倪,《鯤鯓平卷》也是如此。前文(〈當代:神明備忘錄/島國啟示錄-之《鯤鯓平卷》〉)所提到的情節延伸與衍異,即可作為明華園薪傳交棒現象的觀察切入點。

 

新世代的舞台

      根據官方網站所載,糠榔山這塊虎穴寶地是三千歲親自起駕所勘得,埋銅錢為證。然而,糠榔山當時為囝仔公所據,囝仔公生前為一牧童,死後葬於糠榔山,因為得到靈氣而成神,之前即已在虎穴插上銅針為記。至於平卷版(《鯤鯓平卷》),則是大王帶領眾王由沙汕而至糠榔山,孩童萬善在因緣際會下受五位千歲之血,大千歲甚至親自授法,萬善因而具有神通,在世時即能號令陰兵陰將,遠近皆知。

《鯤鯓平卷》劇照                                照片提供│明華園戲劇總團        攝影│徐欽敏

      平卷版的情節以大千歲李大亮(孫翠鳳飾)和萬善(囝仔公,陳昭婷飾)為主,特別增生大千歲指點萬善神通,以及之後解救萬善未果而要萬善坐化的情節;從嘉慶年間穿越到當今臺灣的神鬼大戰,自然也是以這兩位表演者為主。並由此衍生相應的人物與情節,使主要資深演員和年輕演員的戲份重輕各有所歸;而不是如民間傳衍的三王與鐵掃帚、三太子偷走囝仔公的穿雲靴。其實,這兩段情節在舞台表演上都可以有相當寬闊的開展空間,也更可以施展明華園一向擅長處理的神仙(魔、妖……)鬥法之天地變色、日月無光,而吊鋼絲、大道具、雷射、人海戰術……完全不是問題!只是,在選擇之後,故事另生枝節、舞台另闢戰場。

      雙方衝突肇因不變,同樣是銅錢、銅針;不同的則如上所述,平卷版每一位王爺都滴血到銅錢,而萬善意外獲此神助,甚至在大千歲「授法」之下,神通初成,這一場點出了雙方(特別是大千歲和萬善)因緣。雖然萬善神通獨具,能調遣陰兵陰將,但是陽壽已盡,城隍爺現身要帶走萬善,至此開展全劇最為驚心動魄的索命、離魂、坐化場面。

《鯤鯓平卷》劇照   照片提供│明華園戲劇總團        攝影│徐欽敏

《鯤鯓平卷》劇照                                照片提供│明華園戲劇總團        攝影│徐欽敏

      閻王要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城隍爺帶領八家將使命必達,萬善縱有法力神通,亦難敵陰間強大力場。大千歲適時出現,向城隍爺説之以情理,但是生死簿上早已寫定,根本沒有轉圜餘地,萬善在劫難逃,於是大千歲加入戰局。雙方你來我往,各顯神通,這當中萬善魂魄數度被攝出身體,每每被大王爺破解,得以回魂。彼時文武場、燈光變幻、場面調度皆緊密配合,極具震撼效果。此類情節其實並不罕見,但是在大型舞台上,藉由視覺、聽覺、感覺的營造,再加上演員表演設計,呈現出相當具體的吸魂攝魄之感;此外,連結家將臉譜、表情、刑具、姿勢與影像效果,令場上緊張感油然而生。大千歲不忍萬善早夭而施法相助,數度收魂集魄,但是最後仍功敗垂成,萬般無奈之下,囑咐萬善:「哪裡來,就哪裡去吧。」萬善坐化,以死為生。這一場以近於寫實的手法,輔以諸多效果所演出的索命勾魂,已非慣常所見的戲曲程式場面調度,場上大量影像的運用、家將形象的展現、演員近於影像特效的魂勾魄散表現等,不僅有效營造驚心動魄之感,同時也在緊迫危及的場面效果中,提出以死為生的更轉及生死之問。

《鯤鯓平卷》劇照                                照片提供│明華園戲劇總團        攝影│徐欽敏 

 

因人設戲

      就戲曲劇團的演員生態及經營考量而言,如何安排角色(劇中人物)與戲份,絕對需要務實地進行,如果再加上世代接棒,涉及的層面就更廣了。就《鯤鯓平卷》演員來說,劇團天王天后孫翠鳳、陳勝在、鄭雅升戲份勢必不能少,團內資深演員露臉幫襯,在劇中所扮演的人物也要有一定身份。再來就是年輕一輩,接班態勢明顯,當事人所展現的企圖心與努力更是有目共睹,所以從主角的安排到配角搭配,在在需要因人設戲,提供舞台展現所長。另外,就是出身學校體系的演員,例如:王婕菱飾演保生大帝、吳米娜飾演四千歲,在場上表演不論唱念作表,另有一種紮實感,閃現異質光彩。

      如果以官網資料與平卷版的情節人物兩相比較,就故事選擇而言,五府千歲與囝仔公就完全符合劇團生態:孫翠鳳(大千歲)+陳昭婷(囝仔公),主要發想由此展開,陳勝在極棒的丑角則對應到原本故事中的土地公,鄭雅升飾演觀世音菩薩(由原本故事進行調停的天上聖母轉換而來)。至於原本雙方爭鬥的主力戰將三千歲與掃帚精,戲份則轉回大千歲與囝仔公,並衍生大千歲授法、囝仔公坐化等既有情節鋪陳又可以發揮演員表現及劇場特色的段落。當然,另外一條副線就是穿越時空兩百年,這一穿越所衍發的人物,上自調停主神觀世音菩薩、保生大帝,到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師,以及四位千歲、鯤鯓城隍,旁及囝仔公護法黃雀女、黑犬,還有盜腿骨的山鼠精,甚至2020年台灣的木瓜牛奶美眉阿桑……等,有戲份發揮的就將近二十個人物。至於群戲演員,不論是城隍爺勾魂時出現的八家將、迎神賽會出現的陣頭……等,都助長場面聲勢、強化氛圍效果。

 

《鯤鯓平卷》劇照                                照片提供│明華園戲劇總團        攝影│徐欽敏


濃鹽赤醬.重墨多彩

      《鯤鯓平卷》演來場面浩大,人物眾多,場面調度與演員表現都以熱鬧為表現基調,十足濃鹽赤醬。至於舞台機關,則是必備基本款,而服裝設計及燈光設計色彩繽紛、有的甚至璀璨奪目,這也多在意料之中;倒是舞台設計和影像設計,讓整齣戲更加地重墨多彩。

      第一場「糠榔虎穴」呈現的仙山高台,是五位千歲所居之處,祥雲朵朵,十足仙境畫風,風格感明顯;只是,場景移到人間的糠榔虎穴,不論布景、影像--尤其是影像,彷彿將整座(糠榔)山搬到觀眾眼前般真實。另如五王駕臨虎穴銅錢施法之時,天象轉變、牛隻亂奔,影像呈現與場面調度極為具象(甚至寫實),神明出現時並有神光,場上極力凸顯聲光之效,布景道具極盡變幻之能事--十足大型外台歌仔戲呈現手法,不免與一開場的仙境風格落差明顯,但也以此標誌兩個不同空間(嗎?)。

      至於滴血授法時大千歲調遣眾神將,營造傳授之浩大場面,至於施法、作法,甚至神鬼大戰等場面,則由影像幫大忙以畢其功,或是說:看起來倒像是影像在作法、施法。雖然較之2003年明華園在國家戲劇院首演《劍神呂洞賓》時,運用雷射、動畫等呈現寶劍光芒萬丈及鬥劍光等手法,來得成熟順當,但是,是否也可能使戲因此逸出戲曲表演脈絡,成為以「電影+戲曲」為本質的呈現。另外,眾神穿越兩百年時,影像出現劉銘傳、鐵路、日治時期台北,以及當代台灣建築……等,以此表達「穿越時間」的意圖雖然再明顯不過,但是有的空間、建築則像是瀏覽照片一般,整體觀視感未免有所落差。

《鯤鯓平卷》劇照                                照片提供│明華園戲劇總團        攝影│徐欽敏 

      《鯤鯓平卷》節目單「劇團簡介」如此寫著:「以打造『東方音樂劇』為目標的明華園總團。」的確,以廣義的音樂劇來說,明華園不僅有企圖雄心,也有創作實力,由以往的作品風格即可略感一二。雖然明華園濃烈繁艷的野台風格,不論在戶外野台或室內大型劇場都可如意駕馭,可謂難得;只是,音樂劇也好,歌舞劇也罷,「歌」絕對不可少,就明華園總團多彩穠艷的戲曲繁花而言,歌唱(曲唱)則是較不艷麗的那一朵。新世代表演者/接棒者應當已經意識到戲曲歌唱的門檻與挑戰,至於如何跨越,以致達標?有待未來。

 

上文請見:當代:神明備忘錄/島國啟示錄 之《鯤鯓平卷》 

相關評論

2020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歷史仍當道,他者仍徘徊 --- 蔡佩桂

當代:神明備忘錄/島國啟示錄 之《鯤鯓平卷》 --- 張啟豐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