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張力到物的執著────閱讀「黑・金・白:羅懿君個展」中的視覺語言
張晴文 | 發表時間:2022/11/28 09:45 | 最後修訂時間:2023/02/16 14:55
評論的展演: 「黑・金・白」羅懿君個展
從經濟作物的歷史脈絡來「探討農業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並思考全球化的世界中物資與移民流動的情形」[1],是羅懿君近年來清晰的創作關懷。2013年起,她以香蕉皮、菸葉、甘蔗等經濟作物為創作媒材,今年7月至9月在安卓藝術有一個較為整體的選件式呈現。展覽以「黑.金.白」命名,來自三種創作材料的主要色彩。這一整組涉及經濟地理和地緣政治議題的創作,獲得不少佳評。我認為,這次安卓藝術的個展除了對於羅懿君近年創作有脈絡性的展現,也突顯出她創作語言的某些核心和轉變。議題往往是當代藝術創作最先受到討論的部分,也讓作品變得「容易」被詮釋或理解(其實未必)。然而本文想從作品的造形語言來談這項展覽,進一步細思羅懿君幾個系列的創作。
1. 彷若木刻版畫的寫實力量
在最早發展出來的「黑」系列之作,主要以風乾的香蕉皮為材料。易腐、脆弱的香蕉皮因為日曬和後續材質的處理而變黑,卻仍保有自然物質因為脫水而形成的不平整表面。這樣的線條質地別具張力,因為自然過程而形成的皺褶,以及藝術家將之風乾、整平、切割,各種力量造成的推擠、塑形,讓材料的表情相當豐富。
羅懿君 購物籃的聯合抵制 2014 香蕉皮 480x240cm(攝影:張晴文)
2014年於波士頓所作的〈購物籃的聯合抵制〉包括兩個背景,其一是美國1885年最早成立的香蕉進口公司正好是當地的「波士頓水果」,關係著美國香蕉進口隱含著拉丁美洲產地貿易的血腥歷史;另一是當時波士頓發生一場Market Basket大規模的連鎖超市罷工事件,勞方包括經理和員工階層聯手罷工來癱瘓自家的供應鏈,與資方的董事會對峙,以抗議董事會撤換他們信賴的領導者。這場罷工事件其實和消費者沒有直接關係,消費者僅因為長期以來對於這家超市的低價保有忠誠度而支持和配合勞方立場,對資方施壓。羅懿君以這起事件為內容,香蕉皮構成整幅畫面主要的粗黑線條,在這樣富含權利抗爭的議題之下,巨幅圖像在空間中如同一張旗幟高掛,而鏤空僅存線條形成了網狀的視覺感。構成畫面的線條粗細相間,並非均等齊一,如同筆觸一般張弛兼有地展開,且帶著流動感。這樣具有流動性的線條還包括了懸掛著的香蕉皮,偶有纖細得好似無法承受圖像重量而即將斷裂的緊繃感,都帶給視覺緊張的感受。最重要的,這一系列作品牽涉不同階級之間的對立衝突,而香蕉皮的黑色線條構成像極了一幅巨大的社會寫實木刻版畫,透過黑白分明、俐落有力的線條來敘事,代表某種藝術再現的價值,透露著一種頑強韌性的信念。
圖右為羅懿君的〈香港雨傘革命〉(攝影:張晴文)
〈香港雨傘革命〉(2014)也有上述特質,內容與形式語言高度契合,為這一系列作品帶來有力的表達。〈海之味〉(2018)描繪移工面貌,羅懿君每週末前往新公園,與休假聚會的移工聊天、分享食物,並為他們繪製肖像,再以香蕉皮製成作品。這一系列對於他人的描繪,帶著一種「重新關注這些在台移工個體生命經驗」[2]的理想,確實移工肖像在俐落的線條構成之中,透過素描的方法,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對待。香蕉皮製成的肖像僅具輪廓,懸掛在空間中因為光線的投影而有了放大且略為變形的影子,呈現在牆面。這些簡筆的肖像和自身抽離浮空的影子錯落相疊,在視覺上產生一種脫離感。陌生的肖像好像幽靈飄在空間之中,可堪比擬為其於社會大多數人眼中的形象。至於部分肖像加上了黑框,較之空間裡高懸的圖像,則是多了點商品的意味。創作者原本關注的「農產品轉換為全球流動的經濟作物,對在地市場的衝擊」,於此次個展的黑色系列並無直接對應;創作材料本身即使牽涉了某些經濟殖民或者歷史的敘事,未必與作品意涵密切相關。
羅懿君〈第二個家〉(2018)和部分肖像作品。(攝影:張晴文)
一艘似與〈航向未知的家〉相同系列之作,位於展場緊鄰落地窗的狹長空間。同樣以香蕉皮拼組而成的船隻,滿載航海時代以來與台灣經濟作物於全球貿易的相關意想,有些可惜的是這艘船好似擱淺地困在一個展示性的櫥窗空間,反而也顯現了某種商品性的色彩。
位於櫥窗空間中船隻造形的作品(攝影:張晴文)
2. 從繪畫性到商品之物的語言
從較早期的黑色系列看來,羅懿君作品中的線條表情是重要的。在抑揚之間,藝術家將她的創作觀點透過構成圖像的線條刻畫出來,進而展現力量,這樣的創作特質在黑色系列中特別突顯。在接下來發展的金色系列中,以連綴曬乾的菸葉所形成的〈金色茉莉─菸葉毯〉(2017)則有了某種更具繪畫性的延續。有別於黑色系列的明快線條,藝術家在溫室的白色網布上拼貼出菸葉田和八哥鳥的形象。相較於模擬竹簡、雪茄外形、刻寫著鍾理和〈假黎婆〉文句的〈竹簡冊〉(2017),或者彷如歷史報告的〈熱帶蒐藏〉(2016),〈菸葉毯〉不以拼湊符號或者影像的說明性,來表現一個關於製菸產業底層勞動的意象,或許更貼近藝術家的創作主張。向來,「經濟作物背後隱含著剝削和不公平」這個信念是羅懿君創作中的主要命題。然而,如以視覺藝術語言加以貫徹、並且能展現主動性,我認為〈菸葉毯〉一如前述的黑色系列,會來得更為具體。曬乾的菸葉連綿為彷如菸田的場域,藏匿在葉片縫隙中生動的八哥為這片可待書寫的表面保留了其做為某種自然景物的意象。歷史書寫的複數可能、自我書寫的能動性,在這裡有許多帶著身體感、勞動感的表現。
羅懿君 金色茉莉 2017 菸葉、白網布、竹子(攝影:張晴文)
對於「身體勞動」的著眼,延伸為羅懿君下一個白色系列創作的主要部分。羅懿君的〈蔗渣、糖蜜、混合酒精,是什麼使今日的蔗園變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2019)將作品內容定位於蔗糖的生產,及其背後隱含的戰爭掠奪、殖民歷史。之後,〈糖蜜、酒精、健身工坊,是什麼使今日的生活變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2020-2021)再將焦點從歷史政治重置於當代健身文化的諷刺。這一系列中鑲嵌在健身房場景中的動畫,以線描表現過去農人勞動的姿態(動畫的線條回應了前述黑色系列的另類筆觸),到今日人們操作健身器材的動作,兩者之間有種莫名的類同性。另一動畫則展現當代健身目標的增肌減脂,在運動之外重視蛋白質的攝取。羅懿君使用健身之人大忌的糖蜜其材料來源做為創作媒介,重新打造了同時融合了武器、健身器材,看起來甚至像刑具的物件裝置於展場,例如〈壺鈴水雷〉、〈甘蔗飛彈〉。這一作品造形的多義變化,如再加上場景打造,很容易產生一種對位式的解讀。此次個展則再加入了新作,「蛋白質健身面板」系列包括切割成型的鏡面、甘蔗渣壓製而成的器材,並且施以彩繪。〈蛋白質健身面板II〉(2022)等作品都包括了對健身風潮之下追求身體線條和正面形象的嘲諷字句,以霓虹燈管製成。「You da bomb」、「No silver bullet」這些話語描繪了資本主義作用之下的倡導健康生活,無非也是一種新的洗腦。然而最新系列的作品中,承載了許多符號轉化意義的視覺語言,則少了早期作品的單刀直入,在諧擬和嘲諷的手法之下,透過繪畫性帶來的視覺力量在此已轉變為物件導向的場景結構。新作之中綜合了鏡子、鏡子邊框的裝飾塗繪、霓虹燈管、回收蔗渣壓製的仿健身器材,分別表現商品消費邏輯之下的身體塑造、自我觀看、身體運動等意涵,早期創作中極有力量的視覺語言也隨著商品世界中物的語言選用,轉變為可被掌握的、擁有的狀態。
羅懿君的「蛋白質健身面板」系列綜合了鏡子、鏡子邊框的裝飾塗繪、霓虹燈管、回收蔗渣壓製的仿健身器材,分別表現商品消費邏輯之下的身體塑造、自我觀看、身體運動等意涵。(攝影:張晴文)
綜觀羅懿君2013年以來以諸多經濟作物為材料的創作,在創作議題上切入了與此相關的殖民歷史、各式各樣的剝削和消費主義盛行,無論香蕉、菸草或者甘蔗,它們無疑都帶有相當沉重的政治或者經濟文脈。藝術家對於材質的選擇是敏銳的,也由此開展出具有系列性的創作路線。然而若從視覺語言的表現來看,在黑色系列作品中獨具的形式力量,在金色系列中逐漸被「商品」這一物的特性所取代,例如〈熱帶蒐藏〉裡的屏風做為特定文化的傢飾,或者〈鹿革〉等標本式的動物毛皮陳列。這個趨向到了白色系列的諸多健身器材與武器合體之物、「蛋白質健身面板」系列藉由拼裝而成的場景物件,有更直接的表現,那種透過繪畫性而產生的視覺張力,逐漸退位。面對帶有批判性、反思性的議題,藝術終需在其媒介語言之中展現其動人的能耐。羅懿君的創作在近十年間有著視覺語言的轉變,然而其對於事物背後所隱藏的權力關係也始終保有興趣。至於如何訴說、為何訴說,或許正是藝術家在創作中不斷思索的問題。
相關評論
讓物自然而然說言語──羅懿君的材料美學 Enkaryon 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