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哪兒唱著歌?台原偶戲團《分水嶺》觀想
紀慧玲 | 發表時間:2015/10/07 23:03 | 最後修訂時間:2015/10/09 15:20
演出/圖版提供 :台原偶戲團
觀賞時間:2015年10月3日 19:30
地點:納豆劇場
座落台北市大稻埕迪化街區的納豆劇場,經過重建整修,外觀維持著閩式磚瓦歇山落脊高低落矮厝狀,內裝卻幾橑歐式艷紅軟榻椅背椅座曲線漆金觀眾席;入內,光線黝暗,一汪小池泛灧黛綠,後方拉起紅縀綢布遮圍小方塊舞台──什麼故事即將說起呢?
納豆,是台原偶戲團、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紀念林柳新先生早年販賣日本納豆致富成家為名。台原,是台灣古名「台員」同音附義。《分水嶺》雖由台原偶戲團掛名製作演出,但紀念館於網站公告2015年1月1日起博物館改名「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並另成立「納豆劇團」,「以演員、戲偶、劇場工作者、現代音樂結合現場代劇場型式而成,著重於故事意涵與視覺意象的創意」【1】,這似乎更接近了《分水嶺》風格與定位。命名纏繞著歷史,歷史纏繞著記憶,《分水嶺》是一則關於愛、慾、死亡、永生,從舊中國劇本翻生的故事,妙的是,它無關山坳壸穴作為分水線的山的意象,倒牢牢附著水、水影、水紋與水邊。「分山嶺」是否是台原自家的左右顧盼,兩兩逢源,從傳統偶戲起家,《分水嶺》逕流流向了現代偶戲,但亞洲血脈仍在體內流動,看《分水嶺》一如走進迪化街,集結了南北雜味、本土洋貨,隔堤淡水河水光眽眽,這是時光的造夢機,沒有人說得出明確的時間界線。
《分水嶺》出自明末清初劇作家李漁傳奇劇本《比目魚》,喜愛用三個字為劇作命名的李漁,才情充滿旖思綺想,劇作或小說遍人間情色覺味,市廛味特濃,《比目魚》講述一對戲班男女因故不能結合,雙雙殉情,後化為魚偶,作家筆下點及身體欲望,但終究魂體驟離。台原偶戲團取游魚意象,用水傀儡形式表現,舞台因此有一方水池;劇中情愛則有四個執頭偶,男女主角、戲班媽媽(班主?)與一狀似男角年邁或不明身分老者。故事從老者獨坐水畔,無言垂釣中,倒敘展開。
戲未開場,劇場內揚起疑似廣南或越南民樂,待幕一拉開,一個面容瘦削、眼神空洞、臉部乾癟的老者,坐在水畔,隨之音色轉換,民謠風的英語吟唱由舞台邊兩側男女樂手現場唱出,拉出了跨界時空。唱詞描述深深思念,俱是現代語。觀老者戲偶,是所謂「執頭偶」,主操控部位在頭部,隨著頭部旋動、擺布,戲偶眼神與表情跟著變動,老者憂戚愁容特別真切。此戲偶造型似真亦假,一身農裝,禿落髮綹,狀似寫實,但眼神枯槁宛若死灰,卻是製偶者賦與的精神想像,另三個同樣出自德國Waidspeicher劇院戲偶師Kathrin Sellin設計與製作的偶,同樣綰著髮綹,或盤於頭上,或成垂髻,都是中國古畫人物髮型變異,丹鳳眼、柳葉眉,但臉部立體,表情如秦俑,特別的冷酷、嚴肅,望之是偶,又似前世迴生,別含心事重重。
整齣戲,藉由唱段與戲偶動作,帶出敘述。大致描述了:男女主角相戀、母親作梗別嫁、母親誘惑男角、男子寫下滿紙愁言隨紙沈入水中消失、母親噩夢、女角返家傷逝投水而死、雙魚及老者重現。有如梗概的劇情,缺少口白與對話,唱詞也多發抒情感而不敘事,劇情的推進除了上述線索,只能仰賴操偶者擺布的姿勢形成的情緒畫面,比如擁吻、撫摸、驚醒、傷悲,是這些停格般的畫面凝聚起敘事張力,觀者自行衍生想像;也就是,操偶者操控戲偶表情及動作的節奏,配合著燈光、音樂氛圍,將這齣無言詩般的愛情故事鋪展開來,其中愛與慾的糾結纏綿,刻畫最深,〈呼喚〉一景水中點燭、斗燈晃漾,畫面最美。水傀儡雖僅只做兩只浮漂於水面的魚偶,並無再多,但水的意象延伸漫漶,關於原欲、死亡與淨化,與這齣愛情故事相依傍。
水傀儡雖可能源起中土,但迄今殘存於北越南,執頭偶源起亞洲杖頭偶,現普遍使用於現代偶戲,《分水嶺》融東西方戲偶、音樂、舞台,看似無國界,亞洲血脈卻分明可辨,水傀儡、中國故事、東方造型,說明台原的立基在亞洲,但唱著英文歌詞、將古典戲曲絕不會出現的肢體愛撫觸摸直接表演於舞台,又像似對著非本地觀眾吐訴,將亞洲戲曲含蓄保守手法「打開重練」。《分水嶺》是東西方之隱喻?這則意象化偶戲,狀似李漁的另一著作《無聲戲》之借名,對習慣於敘事的台灣觀眾來說,一頭撞進幽黝情境,闇啞中貼近著偶身情欲,能浮翩多少想像?或許,被禁錮於古籍的紙本人物,本該有如許赤裸情欲,這是改訂「四大奇書」(金瓶梅、水滸、西遊記、三國志)的李漁的真性想像,也是從傳統籠底翻作新戲、意欲突圍的台原偶戲團、納豆劇團的重新出手。但英語唱詞真的必要嗎?它彷彿設定了西方觀眾,卻將本地觀眾拋擲出去,在古今交匯、新舊並融的意象手法下,只有這個確定的主流語言明定了時空,卻也同時限縮了時空,讓更有非語言敘事力量、無聲夢境的《分水嶺》,偏著往西方逕流而去。而亞洲,在暗影裡,是靜靜流淌著的,一貫神祕、幽微的情思想像。
註釋
1、取自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網站「本館介紹」文字,http://www.taipeipuppet.com/about.html查詢日期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