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郭強生 / 莎翁的喜劇,吳興國的悲劇
分享 | 瀏覽數: 7856

莎翁的喜劇,吳興國的悲劇

郭強生 | 發表時間:2016/03/28 01:00 | 最後修訂時間:2016/03/28 12:33

評論的展演: 當代傳奇劇場《仲夏夜之夢》

圖版提供|國家兩廳院、攝影|郭政彰

     三十年前,一群年輕人憑著滿腔熱情,沒有資源,只好在夜裡的籃球場上排戲,最後成就了一齣經典的《慾望城國》,把不懂京劇的年輕人帶入了劇場,也讓更多的劇場工作者看見,東西融會後走向國際舞台的可能。當代傳奇這個名字,果真讓人翹首期待一個新的劇場時代的來臨。然而,三十年過去了,「當代傳奇」竟已讓人有了「傳奇不再」之慨。在看完他們新推出的《仲夏夜之夢》後,這種難堪尤其強烈。

     曾經,京劇科班出身的吳興國是菊壇公認新一代的耀眼老生,但他毅然離開傳統路線走自己的路,《慾望城國》一炮而紅後,「改良式京劇」亦成了劇團的招牌。於是「搖滾京劇」、「時尚京劇」……等等說法都出現了。不是說京劇不能跟時尚與搖滾這些元素融合,而是這麼多年下來,我看不出吳興國做為劇團的靈魂人物,個人在藝術的造詣上有什麼提昇與突破,足以融合這些元素。

     如果他能自己開始譜曲或是演奏?又或是除了莎士比亞外,他鑽研了契可夫易卜生,把《櫻桃園》《玩偶之家》改編成京劇?……但是都沒有。除了拉上徐克、張大春……這些其他領域的名字為他做嫁,繼續消費莎士比亞外,看不到他為京劇注入了什麼活水源頭。反倒更像是,他似乎想藉改良京劇,極力擺脫自己是京劇演員出身的這個印記。但是,除了京劇的唱念做打,吳興國並無其他舞台的絕活,卻一方面甘於自廢武功,另一方面又不能與京劇徹底分道揚鑣,這是怎樣的一種心理矛盾?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名言真的不假。這回的《仲夏夜之夢》讓我看見,在更進一步將京劇稀釋後,吳興國企圖演唱起西式音樂時各方面的不足。作曲王希文循著西方輕歌劇的模式,頗有自我的風格,只是這樣的歌曲並不適合京劇的發聲方式,除非演員們經過再一次不同的演唱訓練,而不是像這樣硬著頭皮上場。當魏海敏以往的青衣婉轉,這回在舞台上幾乎成了聲嘶力竭以致破音,我只能感嘆,「當代傳奇」已經把當年《慾望城國》的傳奇剝削殆盡了。魏海敏的義氣相挺,卻落得在台上強顏歡笑,難掩進退不得的自覺。接近劇終時,她那幾句取笑雜牌劇團的台詞,聽在耳裡格外諷刺,彷彿是對這齣製作所下的註腳。

        年輕一輩的觀眾即使沒見過三十年前的餐廳秀場,也會感覺這次《仲夏夜之夢》服裝造型的俗豔唐突吧?吳興國與魏海敏那一身亮片羽毛,彷彿重現了當年「太陽城」餐廳秀舞台上羅碧玲、陽帆、曾西平、馬世莉……的爭奇鬥豔。沒想到這樣的造型到最後,似乎也很適合整齣劇雜亂無章的演出。兩對小男女的錯愛追逐,讓人想起「志明與春嬌」式的秀場歌舞短劇,完全不見應有的機智犀利;劇中劇的設計,原本是《仲》劇最引人的賣點,也是莎士比亞的神來之筆,卻成了綜藝節目中的即興搞笑。興之所至,演員也可來上一段英文台詞,但是全都唸得錯字連篇,真讓人弄不清到底是導演故意在捉弄莎翁,還是演員在輕率敷衍?

     通俗與粗俗並非同一件事,你可以說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當年也是頗受市井小民歡迎的一齣劇,但是在熱鬧輕鬆之餘,這還是一齣在戲劇結構、主題經營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但是近年來在台灣,只要顧及到「大眾」,彷彿就只能往粗糙無腦的方向發展,而這種被誤解的「俗」,甚至還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護身符,綁架了多元文化,成為了另一種藝術品味上的民主自由。問題是,若真要照這種拼盤大雜燴的方式走,「當代傳奇」能放得下身段,乾脆來一場「鐵獅玉玲瓏」嗎?

       看著吳興國臉上濃妝豔抹,一身秀場味的花枝招展,在我腦海中浮現的另一個畫面,是他在《慾望城國》中的雄姿英發。沒了那一身盔靠的俐落身段,少了胡琴鼓點的幫襯,英雄像是誤闖了某個cosplay的派對。這是戲外另外上演的一齣悲劇,關於一個藝術家如何迷失於自棄與自戀的矛盾中。

 

相關評論

仲夏夜 色彩喧鬧的夢 羅苑韶 [2016特約評論人]

仙凡之異—當代傳奇劇場《仲夏夜之夢》觀劇心得 Daphne Lai

當代傳奇劇場《仲夏夜之夢》 泰瑞

PLAY? or Play?《仲夏夜之夢》 蕭雅倫

無界限融合的喜鬧劇《仲夏夜之夢》 富于庭

饒了莎翁吧! --- 張曉雄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