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林于竝 / 第十六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5256

第十六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林于竝 , 2018年01月12日 11時53分

提名觀察人姓名:林于竝

4季(101- 1231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同黨劇團《白色說書人》

時間︰2017/10/12-10/15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戲劇設定在一個葬禮的空間當中,兒子藉由追憶與死去父親一起觀看的布袋戲廖添丁的故事緬懷過去,卻在回憶當中逐漸挖出白色恐怖的家族記憶與自己的身世。冰箱、電視等,所有房間所有的道具陳設都是葬禮用的紙紮屋,同時也是布袋戲的戲台,劇中人物(邱安忱)在操偶當中進入記憶的世界,過去的歷史(白色恐怖)與現實交錯在演員與布袋戲偶之間,邱安忱花費長時間練就布袋戲操偶技巧與口條,將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奇妙地重新安置在布袋戲口語文化與身體敘事當中。

無獨有偶《微塵.望鄉》

時間︰2017/10/27-10/29

地點︰水源劇場

以外籍看護為題材,人與偶同台演出,編劇詹傑以寫實的手法直視台灣移工看護家庭的現狀,語言文化隔閡,顧主與看護之間的不信賴,反應台灣人對於東南亞先天的歧視與偏見,但是編劇卻站在普遍性的人性立場,描寫身處於不均衡力量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導演鄭音以物件劇場的原理,憑藉演員與觀眾的想像帶給人偶生命,並發揮物件的超現實,用「衣櫃子裡的自己」表現主角內心的世界,以及其藏於內心深處的祕密:原來自己的母親也是越南人對於自己有越南人的血緣所懷抱的情結,逐漸在與越南看護之間的相處當中溶解。「既是越南人也是台灣人」,「既是壓迫者也是被壓迫者」,藉由人物主體的「可交換性」,迴避劇場在把移工當做受害者的描寫當中,不斷將他者他者化的「共感政治學」。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重考時光》

時間︰2017/11/24-12/03

地點︰兩廳院地下停車場

這個作品真正的主角是地下室的空間。藉由「表演」的作用,讓原本不可視的地下室空間出現。停車場,這個在過度性、功能性當中被隱藏的空間,藉由奇幻的午夜時間,在表演的敘事動線當中重新編組,形成一個具超現實性的體驗。

演摩莎劇團《鷹與潛鳥》

時間︰2017/12/01-12/1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

劇場是一條「生產線」,演員在劇場當中,如同工廠作業員,「組裝」產品,從玻璃反光球一個一個拆下鏡子,然後組裝成雕塑品,從毛衣拆下毛線,然後組裝成為毛線娃娃、拆下傘骨作成鐵製結構品,演員在組裝的生產線當中逐步完成結構物的藝術雕術品。另外,演員們坐在空間另一端的桌子邊,運用文字卡即興進行說故事比賽,勝利者可以到燈泡區接受短暫的表揚。「鷹與潛鳥」這個作品刻意模糊「藝術生產」、「語言生產」與「工業生產之間」的差異性,並且在過程當中展示「產品」脫離生產者的瞬間,隱射在作為生產機制的劇場空間當中,藝術的生產者(表演者),在生產(表演)的過程當中其身體性如何與其生產物(意義)之間產生疏離的關係。

進港浪製作《還陽記》

時間:2017/10/26-11/26

地點:東門正德宮/前港福德宮/ 紅樹林魁星宮

只有兩個演員的小戲,卻充滿新意趣味十足。一個自殺的魯蛇忘記自己已經死亡來到一個小廟,從地獄來的黑白無常出現在廟裡,想要將魯蛇帶回地獄,卻被魯蛇拒絕之後兩人展開一段關於「為什麼要活」以及「為什麼要死」的辯證式對話。生、死,人間的失敗者,與地獄的使者,「存在主義式」的主題卻在幽默諷刺的氛圍當中展開。導演孫唯真選擇大台北周邊幾個小廟做為演出場地,在充滿宗教氛圍的空間當中演出「黑白無常」這個引用自宗教脈絡的角色,將虛構編織在現實當中。戲劇進行當中不時有周圍居民或者信眾探頭探腦,這是個藉由廟宇這個異質空間的力量再次牽引出戲劇最原初的本質的現代作品。

娩娩工作室《死死免了米》

時間︰2017/12/29-12/31

地點︰文山劇場

劇本使用「日常生活式的台語」,這種台語有別於八點檔電視或者鄉土劇所表象的「台灣印象式」的台語,而是台灣人的情感邏輯,在相互苛責與怨懟當中所形成的情感泥沼。以這種語言結構描寫「台語裡的慾望」,「台語的性」,以及死亡的空虛感。藉由新的台語與舞台邏輯,表現非人道主義式的人間情感。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

時間︰2017/12/29-12/31

地點︰水源劇場

將電影(小說)「一九八四」與契柯夫的劇本「三姊妹」融合成一個新的舞台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編劇王嘉明卻精彩地完成使命。劇情設定在二十年後的近未來,所有國家體制都已經瓦解,資本主義與網路控制統制世界,在這個「一九八四」式主題的延長線上,王嘉明展開「勞動」這個契柯夫式主題的變奏。媲美填字遊戲的精密結構讓文本之間的相互呼應產生撞擊的火花,白似無菌,無疆屆的舞台暗示既開闊卻無路可出的監控世界,給「三姐妹」的神經衰弱式的語言,帶來不同的,新的精神官能症式的病態感。

金枝演社《整人王─新編邱罔舍》

時間︰2017/12/07-12/10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整人王是齣兼具精緻性與通俗性的好作品,尤其是節奏明快的台語令人全身舒暢。作品的取材重新挖掘曾經在台灣家喻戶曉,卻被遺忘許久的典型人物「邱罔舍」,一個整天無所事事的富二代,以整人為樂,看似無情與殘酷的行徑,心中其實潛藏著過人的正義感,看似對愛情心如止水,其實是因過去的往事而看透人生。雖然描寫的是漳泉械鬥的台灣歷史,在紀蔚然的筆下,漳泉械鬥其實是從「唐山」來的官員無心治理台所造成的社會扭曲,紀蔚然借古諷今,挖苦了台灣的外來政權一番。導演的場面調度順暢,演員的質感統一,默契十足,台間的丟接,乾淨俐落,將紀蔚然劇本的語言發揮得淋漓盡致,完全不辜負金枝演社這幾十年來演員們寢食與共的「戲家班」的精神。金枝演社大概是當前台灣台語得最漂亮的劇團,更可貴的是,毫不矯飾戲劇的大眾性。的確,看戲為何不能開心?導演王榮裕在雲門劇場的舞台上搭另一個舞台,將野台的氛圍置入舞蹈精緻藝術的舞台當中,開場演員全體出場「亮相」,充滿「來自觀眾」、「為了觀眾」的「大眾戲劇精神」,在剎那間喚起觀眾看野台戲,或者攜家帶眷的「台戲」趣味。金枝演社的在野精神,與紀蔚然語言的精緻性撞擊出來的火花,在一瞬之間照亮的台語這個根植在民間的語言,讓生活的語言在舞台上又活過來一次。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