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曾少千 / 第22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974

第22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曾少千 , 2023年04月13日 16時47分

1季(11- 331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蛇—劉致宏個展

時間︰2023/1/7—2023/2/24

地點︰安卓藝術

劉致宏多年來投入「聲音地誌」計畫,卓然有成,他以圖文再現和聲音採集的方法,傳神表現不同地方的特殊紋理。這次「蛇」個展則積聚劉致宏近年陶器燒製技術的結晶,將台灣與國外的土砂泥等自然素材,形塑再造為有機形體的人工物,作品成果兼具容器、樂器、機械零件、乃至自然遺留物、化石沈積的特徵。無論是否扣合「蛇」的符號和寓意,劉致宏的作品展露對於陶土材質的創新轉譯,富有樸拙的手工觸感和無調性的音響節奏,並以陶器作為停格動畫的主體,融合音畫展現火光躍動的生命力。此展無法以陶藝和聲音藝術的框架成規定義之,而是著眼於陶土的有機演變,提示器物、發聲體、雕塑之間的辯證與聯想。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時間︰2023/3/25--2023/6/25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距上回高重黎在1983年個展,睽違四十年的最新個展「生活決定意識」,不僅涵蓋歷年重要代表作品,也包括未曾發表過的多件新作,展現高重黎長期對於影像政治和美學的深切探討與自我挑戰,觸及物體、現實、擬像之間的複雜關係。藝術家敏銳調查視覺媒介的考古譜系,靈巧調度影像的虛實、動靜和複製,並與藝術史、電影史產生綿密的對話。高重黎透過數位技術、投影裝置、鏡像遊戲、聲響設計等手法,處理有關自我認同、家國歷史、戰爭危機的豐富敘事。他從個人的思想啟蒙、家族的遷徙離散,到台灣特殊的殖民經驗和地緣政治,皆有微觀和宏觀的洞見。策展人李威儀精微的論述與開創性的空間鋪陳,扣合作品所散發的旨趣:何謂視覺經驗的物質條件?影像世界如何滲透人心意識?

食人之界—梁廷毓個展

時間︰ 2023/3/14—2023/4/29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

透過多年的田野踏查和文獻蒐研,梁廷毓用心爬梳十九世紀台灣的族群衝突史。他擅長運用霓虹螢光的異樣色彩,浸染影片中的北台灣地景,凸顯在淺山聚落中難以化解的血債,標示原住民「出草」和漢族「食人」的傳說所在,賦形無法安息的亡魂。梁廷毓個展含有手繪地圖、檔案物件、訪談紀錄及錄像裝置,講述漢族和泰雅族不同的生命觀和行為動機,以及為了爭取生存空間和土地資源而爆發的遇害事件。整體展覽交織著驚怖的美學和實證的史料,造成感官與知識上的衝擊。有關「食番肉」主題的作品已然形成可觀的系列,有效擾動與補遺漢人中心的台灣開墾史觀,開啟幽冥地形學的連翩想像,引人省思文明背面的殘酷暴力。

拋爾控固力:島嶼現代性之夢

時間︰2023/2/25—2023/6/11

地點︰台南市美術館

莊東橋和高森信男共同策劃的展覽,提出引人莞爾和好奇的鮮明標題,直指台灣在現代化過程中隨處可見的工業景觀和水泥建材,並質問在冷戰時期的經濟發展,如何造成台灣山川地景的改變?人民物質生活提升之際,藝術家如何看待休閒旅行和回應社會變遷?相較於一般風景或鄉土主題的美術展覽,此展覽透析台灣地貌變化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動力,從環島公路常見的消坡塊和高架橋、十大建設的政策宣傳、到寶島的觀光風潮、土地開發和拆遷舊屋等層面,相當貼近常民生活經驗和在地脈絡。展覽空間和動線規劃得宜,巧妙搭配典藏作品和借展選件,對比政策宣傳性與社會批判性的作品,從前輩藝術家的水墨畫到新銳創作者的影像裝置,交替勾勒現代性的美好願景與荒涼悲歌。

李傑:美術館迪斯可計畫— 我要 (A)。

時間︰2023/2/17–2023/4/9

地點︰鳳甲美術館

李傑以節制細微的空間陳設和光影調控,引領觀者進入虛實交錯的詩意場所,帶入自身的拓線路徑和延伸情節。此個展在視覺經驗的維度上,借景窗外的關渡平原,搭配各種空景的畫面,如屋頂天臺的畫作、荷蘭的河岸橋墩、沾到污漬的抱枕,描繪生活的線索軌跡,並襯托不在場的人物角色。在現成物的引用上,隨著時間腐壞的水果、枯乾的植物,以及座椅、邊几,營造出此房間的主人來不及收拾的物件跡象。在音畫的處理上,李傑的影像輕盈俐落卻充滿曖昧的謎趣,自由不羈的爵士樂伴隨零碎的提詞暗示,運用「笑話」、「陽光」、「夢靨」字句拼湊潛在的故事,若隱若現一個有欲望和情緒波動的主體。此主體的浮現,雖然藏匿著社會與政治脈絡,卻引渠觀者的意識流,開啟自由書寫和創作的空間,這使得李傑的創作有別於西方觀念藝術及低限藝術中抽空的主體性,也不同於沈浸式展覽常過於淹沒觀者的主體性,而邁向自我發現和折返時間性的旅程。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