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序之前:《失序邊境》的新與記憶
汪俊彥 | 發表時間:2021/09/10 17:30 | 最後修訂時間:2021/09/28 17:15
評論的展演: 2021夏日放/FUN時光─新藝計畫 失序場《非常態運動-失序邊境》
由三位編舞者李晉安、曾靖恩、李冠霖及三位新媒體藝術家王量、林意翔及陳彥齊共同組成的跨領域表演藝術團隊,以2020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銀獎作品《失序場》為本,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失序邊境》,在疫情警戒降級後,如期在臺中歌劇院演出。在這面對種種不確定緊急與特殊時局的當下,創作者的製作準備、挑戰與回應,讓《失序邊境》本身就成了一齣極具當代隱喻的代表性作品。
三位舞者從緩緩進入空間開始,然後燈慢慢亮,三人探索已經被安排的空間,也彷彿接下了進入緊急狀態的任務。整場作品呈現出舞者年輕而主動探索、依附、進而對抗再尋求平衡的身體,也如同隱喻了舞者社會身份的劇場再現,無論是學生、研究者、年輕舞者、藝術創作者。舞者隨著探索蹺蹺板裝置,開始有了各種試探與形貌。隨著蹺蹺板失去不平衡,舞者的身體隨之擺動,試著取得與其的平衡。但卻也是同時,我也察覺舞者的手勢,附帶了許多裝飾性的動作,例如大量的修飾弧度、伸展或不必然為了與蹺蹺板互動的自主搖擺。這個身體在與裝置或是空間互動時,夾帶了裝飾性的動作,進而形成了某種特定的姿態。如果身體驅幹的核心,主要用來回應與支撐蹺蹺板的相互作用,作為某種我暫稱之為「生存平衡」:這是試圖在與裝置的關係中,求得繼續互動的機會;而裝飾性手勢展現的,更像是「修飾平衡」:即使在生存的需求中,仍沒有忘記修飾性的必須。
《失序邊境》演出照片 攝影師|林峻永 照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我不禁好奇,這個大量、幾乎無意識的必須、身體裝飾,如何與進入新的場域的舞者,其年輕而主動探索的身體,放在一起思考?如果舞者自然地或說是習慣性地,探索、接觸與回應時,就以這個習慣的裝飾身體表現,那麼這些裝飾身體,其實就像是一種禮節、慣例、穿著或是防衛。那又為何是這個裝飾的身體帶著生存的身體,進入新的失序場域之中?
仔細想來,沒有舞者探索前的裝置,也很難說不是平衡的,無論它是倒向哪一邊。而裝置的失序不平衡,其實導因於舞者的介入,引起雙邊重量狀態的改變,進而產生位能與動能的落差。換句話說,失序場域的出現,未必源自於舞者的單純身體,碰上了失序的物件。而可能更是(不)平衡與(不)平衡的相遇。
這樣說吧,從某個角度來看,《失序邊境》其實與人類種種神話、傳說的經典敘事無異:好奇、探索、征服而終於平衡。這個追尋的敘事,在浪漫主義與現代之後,更反覆地被強化至今。這個追尋往往暗示或預設了某種單純與平衡,在遭逢挑戰之後,所奮力面對的新局面。放在身體表現來說,則是所謂自主控制身體與被力場(磁力與動力等強大裝置場域)操控影響的差異。但思辨性地說,前者所謂的舞者自主控制從來也不是想像中的這麼自主,這群舞者的身體養成,其實是在一系列「教你怎樣是美」當中形成:線條與拉伸如何維持角度、核心肌肉如何發動施力、髖關節、肩頸、四肢等的各種相互關係與視覺關係等,而這也是歷史上形成各式各樣不同舞蹈美學、姿勢或流派的原因。換句話說,失序場的舞者所認定的個人自由或自主控制,其實也是源生於當代某種藝術養成教育或是舞蹈主流的標準認識,這種「自由」與「自主」早已經是限制,在未遇見蹺蹺板裝置或電磁鐵之前,也早已經處於某種更隱形的力場之中了。前者沒有比較自由與自主,後者當然也沒有比較限制或不平衡;無論在什麼空間、舞台、場域或是有無裝置限制,表演的身體/身體的表演都已經帶著記憶。
《失序邊境》演出照片 攝影師|林峻永 照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這個身體記憶大概就是表演中持續「洩漏」或是「現身」的裝飾性動作,而我的關注焦點,恰恰好也因此不再是舞者的身體如何與裝置相互制衡、對抗或尋求和諧的傳統大命題,而更是當種種新的裝置出現作為新的場域轉換時,你以為的正在努力面對與處理的不自由的身體,或說是某種新的身體,其實仍保留了大量的、從前的身體記憶。但這些身體記憶,卻很容易在新的裝置、場域,化身為新的抗爭對手時,被忽略、理所當然地隱藏,而不必處理了。
《失序邊境》最引起我注意、也可以說是表演最純粹的地方,不是舞者專注處理身體與物件的關係時所創造的新身體,而是在處理新的身體時,其實根本就沒有忘了在進入探索邊境之前的身體。這個不經意留下的身體「裝飾殘餘」,反而揭露了失序場舞者的真正歷史。或許這個裝飾殘餘的閱讀,我也同樣想問失序場專注處理新媒體的幾位藝術家:以電磁力或是巨大裝置、或是燈光明暗與聲場變換,這些在形式上所創造的新,它的殘餘與記憶又是什麼?或許在以為我們(你們),無論是以世代、以領域、以任何新的意識為名,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與挑戰,卻持續檢視那些隱藏的理所當然,進一步辨識而理解那些可拋棄的記憶,我們才會發現,所謂失序前的秩序,其實也是失序;在我們以為面對當下緊急與特殊狀態之前,其實也是特殊。
《失序邊境》演出照片 攝影師|林峻永 照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