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汪俊彥 / 無家可歸的「自由」:《半生瓜》
分享 | 瀏覽數: 1300

無家可歸的「自由」:《半生瓜》

汪俊彥 | 發表時間:2022/05/28 00:33 | 最後修訂時間:2022/05/30 21:16

評論的展演: 萬座曉劇場創作支持:隔離島劇團《半生瓜》

半生瓜劇照 攝影R.L.《半生瓜》演出照片        攝影|R.L.        照片提供|隔離島劇團 Isoleighbourland Theatre

隔離島劇團《半生瓜》以獨幕劇的形式,設定母女兩個角色在許久不見之後,因為女兒的返家,展開一長段的雙人對話。透過兩人的交談,觀眾逐步了解這個家的故事,而語言的掌握與演員的寫實表演作為觀眾「沉浸」於劇場的要素。這裡用沉浸來描述《半生瓜》的演出,指的顯然不是時下流行以觀眾參與演出故事,進而成為演出一部份的「沉浸式演出」;《半生瓜》將觀眾席設在家裡「之中」,而不是像以往由第四面牆的完整切面隔離出來的寫實主義舞台;通往父親房間的門,設在觀眾席的後方,母親在正式開演前多次進出父親的房間,將觀眾包覆進而沉浸在演出之中,雖然從頭到尾觀眾都如隱形般地不存在於這個家裡。從故事現實的層面來看,觀眾沒有位於劇中的角色,故而無法「沉浸」;但從劇場現場的角度來看,沒有角色的觀眾則必須為自己安置一個完全沉浸,幾乎化為家中的空氣或是沒有生命、不動的擺設,的物質狀態,以致於得以解釋觀看的身份與參與,這何嘗不也是沉浸。

不過導演這個有趣的觀演關係,似乎沒有另外在劇本演出中發揮其他效果。整場演出完全以母女兩位演員的相互的對話與互動,並未察覺家裡的「其他」(不)存在。嚴格說來,這樣單純依賴語言與人物的演出,如何說服觀眾的重要途徑必然是演員的表演,這也是為什麼在寫實劇與話劇風華的年代,一位成功的演員幾乎成為票房的招牌與保證。《半生瓜》兩位仍相對青澀的演員,較無法在本無變化的時空設定中創造角色心理層次,以致於諸多懸疑,如母親與女兒久別重逢的生疏與親近、女兒始終沒有一鼓作氣進入父親房門探訪的疑惑與張力與母親看似處在現實與想像的空間混亂等,都可惜無法再為一部不俗的劇本加分。本是遊走於寫實與荒謬邊緣的情境,也因演員對於語言與行動細節的有待掌握而無法推進,讓情緒與節奏停滯,反而如母親拿著菜刀開門與女兒說話,或是女兒多次欲進父親房門,卻在沒有足夠動機之下,又退回客廳等,都多少顯得刻意,而失去了引發觀眾繼續提問的機會。

表面上看來,《半生瓜》實在有許多令人不解的設定。例如久未回家的女兒,回家之後卻與母親相當親切地一搭一唱,母親也彷彿從來沒發生過事情一樣地接待回家的女兒,還自在地跟女兒討論起未婚夫的選擇與婚姻大事;劇情透露出父親小時候相當疼愛女兒,女兒與父親的感情也相當好,但父親失智後,女兒卻鮮少回家,家裡究竟發生什麼事,以致於女兒回不了家,從兩人不失禮貌的對話中也幾乎無從得知。女兒記錯父親節的時間,透露出返家的目的是說服媽媽將父親送到安養院,把房抵押,從此海闊天空、不用再照顧父親,也可以因此自由地環遊世界;但故事結尾卻收在女兒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落荒而逃,將母親以及不知道到底在不在房間的父親,最終一起鎖在堆滿紙箱的家裡。甚至有一段女兒控訴母親她無法回家,是因為她不想見到母親與父親的感情這麼好,母親終其一生不用工作,由父親贍養;而女兒卻得自己扛起所有生存的現實。弔詭的是,難道這裡指得是,女兒見不得父母親感情好?編劇這一切看似無法掌握人物形象的處理,對我來說卻直指了這個世代新的「物種」的誕生。

解釋這齣其實一點也不亂套的處理,我認為在於這段女兒離家後卻久久無法返家的時間裡,明確地來說,也就是女兒進入社會,而父母的家庭不再作為她的身份單位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女兒根本地成為原生家庭最熟悉的陌生人?女兒一段對當代時下社會現實的控訴,包括職場就業的剝削、無處容身的高房價、殘酷而現實的戀愛等,正是因為當下就業市場、住宅交易市場與戀愛市場「自由」法則裡,讓進了社會的女兒徹徹底底地付出一切,消逝的青春、日夜打工的時間、漲房租造成不斷搬家耗盡精力地只求一隅棲身之所,在自由的交易中,誰不想要又帥、學歷高又年輕、有錢又健康的伴侶?最後女兒妥協而終於得到的「愛情」:媽媽口中四十歲的「糟老頭」。而觀眾從演出開始看到的,就是決定從踏進家門那一刻起,已經是被所謂的「自由市場」逼得走投無路的女兒。從這樣來看,以上的種種不解也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我們正在經歷的社會,已經完全分化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父母親的與女兒的」、「相互依賴的與(被迫)仇恨的」,或者更諷刺地說,這竟然也是所謂今日以「保守的與自由的」相互抗拮的修辭與「進步」思想。在劇中,父母親的那一代還能為愛走天涯,還能相守到老(儘管痛苦還努力支撐著);但到了女兒這一代,任何愛與行動力,卻在鼓吹做自己的自由之中,消逝殆盡。

女兒曾經一度以為可以跟媽媽一樣,但今天的女兒卻是多數今日以社畜自嘲的年輕人現狀,仇恨如果無法讓女兒真正弒父,那就只能以永遠的放逐解決。俗語要到下半生才能明白苦瓜甘甜的「半生瓜」,《半生瓜》殘酷地告訴我們,從這個世代開始,苦瓜再也不會是半生瓜了。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