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第三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姓名:王聖閎
第3季(7月1日- 9月30日) |
||
作品名稱 |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八月十五─朱駿騰個展 |
時間︰2017/06/24-09/23 地點︰MEME覓空間 |
朱駿騰的《八月十五》以新竹某間失智看護機構的院中長者為拍攝對象,作品隱然觸及台灣迫切的長照議題。但他不以常見的文件形式展呈,也不訴諸被攝者生命史的感性敘說,而是充分運用錄像的播映迴圈機制以及空間的聲響佈局,去突顯記憶失卻之人截然不同的日常生活節奏、時間流逝狀態,以及一種幾乎是「還原」的生命情狀。 |
琥珀之夢─林羿綺個展 |
時間︰2017/07/11- 08/05 地點︰福利社 |
「琥珀之夢」的核心作品《父域安魂曲》採取編導的方式,重演藝術家過去與父親一同從事的種種晃蕩經歷。諸如焚燒國旗、廢棄房舍漫遊、以槍托砸毀祖先牌位、製作藥粉與汽油彈、毒品戒斷、縱情性愛等等,林羿綺的影像反覆堆疊出一種既是抵抗又是接引的柔韌力量。抗拒的是看似不可追的童年記憶,以及不可復返的生命場景;接引的是屬於父親的往日年代,其思想、氣味、姿態,乃至於身體——「父域」。 「琥珀之夢」的獨到之處,是跳脫對已逝者的客觀描繪與勾勒,並以儀式性的腳本、行為演示,以及投映型態的設計等等屬於影像部署層次的巧思,重新探索了錄像藝術承載生命敘事的能力,是一檔精準且心思細膩的展覽。 |
河不停流─廖祈羽個展 |
時間︰2017/07/15- 08/12 地點︰非常廟藝文空間 |
「河不停流」的兩件主要作品:《忘憂公園》與《河》都緊扣一個核心關懷,意即以數位時代逐漸凋零的攝影照相館或拍照文化作為切入點,探究當代人與影像、與記憶之間的纏繞關係。作品經常透過一些耳熟能詳的言情小說對白與陳套話語,來點出在當代觀看文化中,人的記憶總是依循一些莫名常規,既脆弱又失根的荒謬狀態。如每到一個景點總要拍照打卡;出遊總是依照旅遊書或風景明信片的制式角度,按「圖」索驥地面對自然等等。 在廖祈羽的錄像裡,演員之間的對話始終透露一種介於出戲與入戲之間的「假」。這份「假」正如同他們身後的手繪布幕一般,多半是為了填補一個因為不可能靠向真實,以至於只能尋找替代物的空缺位置。於是,這個經由舊式相館布幕搭建出的假性空間,藝術家巧妙地為我們勾勒出另外一個不斷將人們綑綁在各式影音陳套裡的巨大媒介牢籠。從形式的選擇到內容安排,皆有獨到洞見。 |
行至兩光之地—廖建忠個展 |
時間︰2017/07/15- 08/12 地點︰伊通公園 |
廖建忠的創作向來既簡單又複雜:一方面,他並不排斥觀眾帶著欣賞高超炫技的角度,來看待他逼真構造的各種擬仿物。但另一方面,創造一個極其逼近事物表象,卻只停留在表象旁側的特殊位置,則是為了埋藏各種線索;明顯的觀眾不難發現,在純粹肖似的表皮之下,隱約能讀出各種針對龐大體制現實的批判話語。換言之,「行至兩光之地」裡的種種「擬態」,打從一開始就著眼於各種現實環境的調侃嘲諷,同時,這也能視為藝術家對其生存處境的自況。這種刻意將生命敘事與物體系緊密交纏在一起,並且以「假的無限堆疊」、「假的過剩滿溢」來逼近真實的幽默語彙,是當代視覺藝術創作越來越稀缺的創作質地。 |
Tell Me What You Want─余政達個展 |
時間︰ 2017/07/29- 09/17 地點︰鳳甲美術館 |
「Tell Me What You Want」呈現余政達日漸成熟的創作樣貌,不僅靈活運用錄像、物件、繪畫、音樂等形式,包括展場空間整體氛圍的塑造、影像播映形式的調配,以及觀展動線的安排皆有諸多巧思,是一檔充分考量過該如何引領觀眾進入藝術家特異的問題意識的展覽。 此次拍攝計畫源自藝術家與另一亞洲城市的在地社群之間,從私人友誼到共同合作的複雜交往關係。作品一方面呈現藝術家在面對截然不同的社會經濟型態、人際互動模式,以及文化差異時,如何小心應對異國情調化的再現邏輯。另一方面,作為一部類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混合體,在工作方法的設計上(如更多的創意授權和參與協作),也可以讀出余政達歷來創作脈絡中不斷思考的主體位置辯證問題。儘管這樣的拍攝行動仍有未竟之語,但從影音播映的部署形式到另類創作關係的積極想像,「Tell Me What You Want」無疑都展現了高度的實驗性與企圖心。 |
棄路:一位創作者的地理政治之用─高俊宏個展 |
時間︰ 2017/07/29-09/24 地點︰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一館) |
高俊宏複雜多面、有如岐路花園一般的創作—行動—書寫體系,本身在展示上就不容易呈現。因為它往往涉及一種非得透過政治的、歷史的、文學的、田野的,最後才是藝術的綜合性知識—行動網絡,才有辦法大致圈圍出的龐大問題意識疆域。而「棄路」展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了一個足以綜觀高俊宏近年創作軌跡的視野,難能可貴。 |
「破身影」 游崴x在地實驗策劃
|
時間︰2017/07/29-09/17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
「破身影」的成形,與「在地實驗」2016年所建置的「在地實驗影音檔案庫」有密切的關係。這檔展覽除了展現策展人本身對台灣90年代文化情境和藝術發展的研究視野,更重要的是以資料庫作為知識備援,並委託三位當代重要的影像創作者針對特定文化檔案進行延伸閱讀、批評與再創作,繼而形成一套從檔案活化、思想激盪,最後進入展覽策劃的實踐生產網絡。 換言之,真正可觀的是「破身影」充分展示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讓藝術團隊∕機構、策展人與藝術家(儘管作為過往歷史的遲到者、有距離的觀看者)得以引領他們的觀眾迴返90年代一系列圍繞著身體官能的文化場景。同時,透過藝術家們的眼睛,「破身影」也提出一套歷史閱讀方法,重新勾勒出那個曾經以混雜、流動、抗辯之名而匯聚的身體性。從研究端到展示端,如此縝密的展演實踐值得嘉許。 |
敘事三則─張立人個展 |
時間︰2017/08/19- 09/16 地點︰伊通公園 |
張立人的模型裝置與動畫錄像皆執意以低科技與高度手工性的面目示人;從場景搭建、人偶製作,到拍攝和配音,全由藝術家獨立完成。其一人觀影裝置上偌大的「沒出息3D影城」字樣不僅充滿挑釁或調侃意味,也頗有以一己之力,和講究勞力密集的商業動畫產業及電影工業的生產邏輯相互對峙之意。 在一個影像與機具之生產皆已徹底商品化的年代裡,「敘事三則」背後的創作姿態無疑具有提出抗辯異議的政治性。從《戰鬥之城》系列、《喧嘩殿》到《明日之里》,這些作品一方面可視為一位影像自造者的強烈宣示,嘗試藉此重新把握敘事生產的自主權。另一方面,它們也點出一個不以計畫性經濟之速度邏輯為依歸,而是以無限度的摸索耗費和緩慢沈澱為準則的時間性。 |
局外人─黨若洪個展 |
時間︰2017/09/02 -10/07 地點︰安卓藝術 |
黨若洪是近年少數在人物畫表現上仍能有所突破的藝術家,且毫無學院繪畫創作的常見習氣。他的人物有時顯得大膽而率性,有時極盡脆弱抑鬱;這與他對繪畫基底、肌理和色彩的細緻處理一樣,都有著繁複多變的樣貌。在看似疏離、破碎的各式面孔底下,總是透露惴惴不安的巨大情緒張力。他的畫面有時是各種文化象徵、視覺元素的自由援引,顯得遙遠而陌生。但仔細觀之,卻又充分顯現這確實是一位在地創作者,對其個人生命史與內在精神世界的紮實摹寫。其作品固然擁有繪畫技法臻至成熟之後,所呈現出的洗鍊和優雅。但動人之處恰恰在於,即使是完整的形式語彙與純粹的繪畫性追求,當中仍可清楚感受到一種持續向前摸索、拓展的「野生」質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