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加上參與,排練與沒排練中間-《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魏琬容 | 發表時間:2020/01/26 18:33 | 最後修訂時間:2022/01/26 11:17
評論的展演: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驫舞劇場近年來的作品分為兩路子,一路是蘇威嘉的《自由步》,主軸是「從限制中找自由」,他先給舞者一些限制(比如只能動手肘、肩膀跟頭部同時畫圓)由舞者自己生動作,再由蘇威嘉裁剪,成為作品。另一路是陳武康的路線,我稱之為「找尋劇場表演的縫隙」,就是在約定俗成的舞蹈表演形式中,找那個可以被鬆動的細縫,比如市面上的雪花玻璃球,一般人都是拿雪花玻璃球起來搖一搖,看看雪花落下。陳武康直接把雪花球砸破,然後帶領大家看破了一地的雪花、滿地水,還有孤單躺在地上的,小小的屋子與景片。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節目單是這樣寫:「 從肉身與媒體的現場性出發,涵括行動、自我提問與渴望。透過自由且儀式性的段落鋪陳,對照生活中的過渡時刻,我們將在親密與共享中度過。建立對話、喚起觀看與存在的意識。」一開始,燈光設計師、聲音設計師、舞台設計師,個個都一身黑,輪流上台比劃動作,就在你以為本演出會沿著這些動作往上堆疊時,他們站成一排,鞠躬,宣布「演出正式開始」,說是「演出」,但其實跟一般人想像的演出有出入。在這裡,我們聽到舞監說「第三桿,第十二桿,請走」「音樂走」,這些在一般演出中不可能被觀眾聽見的舞監指令(劇場術語稱為 call cue ), 成為《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的軸線,串起所有舞台上發生的事情。
舞台上的攝影機,拍攝台上台下的動態,為演出添加了觀看層次,你可以盯著舞台上的陳武康,也可以盯著螢幕上的陳武康。原本一直是以為即時投影,但在某個時刻疊加了錄像,兩個陳武康疊合之際,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中段,大投影幕上放起了一首歌,漸漸地,有些觀眾緩步起身,隨之舞動(有些是暗樁,有些是真的觀眾),雖著音樂止息,舞動的人們慢慢的坐下。最終,演出者圍成一圈,抽出進場前觀眾所填寫的紙條,自在應答兼閒聊,數輪後,演出結束。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看得出其來自於《半身相》創作脈絡,但又比《半身相》更進一步,更打開了「到底什麼是創作/什麼是表演/到底觀眾來看什麼/我們可不可以處在有排練沒排練的中間/如果我們處在有排練沒排練的中間,那表演的當下我們追求什麼」等一連串問題。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 攝影│陳藝堂 照片提供│HORSE 驫舞劇場
靈光與參與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節目單自述「 協同舞台設計、燈光設計、聲音設計與舞台監督,將視角拉寬至演出現場。在舞台上,眾人以各自的專業尋找表演現場的靈光。」演出者之前有經過排練,彼此大約知道架構,剩下的細節沒有全部定下來,而是讓舞監即興 call cue,在排練與未定中間,找尋靈光。
靈光是否可遇不可求? 那個電光石火,一擦亮照見整個心內宇宙的瞬間,像是頭上插了跟天線與其他的不知名的靈物相通,然後倏地熄滅,那瞬間太奇妙,所以人類前仆後繼的想要找尋靈光,許多藝術創作都是由此而生。另一方面,劇場是需要觀眾的。有觀眾(哪怕只有一位)、有表演(無論是人類表演、物件表演、燈或聲音表演),劇場才成立。若沒了觀眾,劇場並不存在。因此,想要在劇場裏頭談靈光,不可避免的一定要處理「參與」這一題。
入場前,大廳播放勁歌、發送小紙條,鼓勵觀眾填寫紙條上頭的問題、演出中,觀眾起立隨音樂起舞,這些都是「參與」,但我對於《非常感謝您的參與》觀察在於,它讓觀眾檢視自己對表演的偏好在哪個程度。
我戲稱《非常感謝您的參與》是「算命式演出」:去算命時,被算命老師講一講,不免會生出「啊,原來我是這種人」「原來我遇到事情會____,是因為我_______的緣故」。測量你對《非常感謝您的參與》各個段落的喜好反應,就可以知道你對於「表演」的概念落在哪個區間:你是欣賞純熟技藝,還是喜歡隨機?你是喜歡綿長鋪陳,一鼓作氣爆發,還是喜歡每一段都來個小高潮?
於是,《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的「參與」,就不僅僅是填表、站起來跳舞那麼簡單而已,而是一場心靈角力。我自己看演出時的心理狀態是這樣的,足足一百分鐘,我就在「 我到底看了什麼」\ 「什麼還有這招喔」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要來這招」 這三種心情中間轉換,可以說《非常感謝您的參與》意圖打破既有表演的模子,但它打破的力道與方式,恰恰跟我預期的一樣,我喜歡,但是一種可預期的喜歡。
這延伸到下一題,《非常感謝您的參與》究竟是適合所有人的演出,還是僅僅適合劇場老觀眾的演出呢?
(每次寫到「究竟」二字,我腦海裡就浮現盛竹如在類戲劇節目中配音,秘訣是不能念「究竟」,一定要念「糾竟」)換句話說,作為一個打破表演模子的演出,觀眾必須要先知道原本模子的樣子,才能驚嘆「打破得好」,還是既然都打破了,不知道原本的模子也無所謂?如果一個觀眾不知道何謂舞監,那麼這場「由舞監現場即興 call cue 」的表演是否還能成立?我曾與身邊朋友就此交換過意見,每個人都各持己見。
(回想我 2019 年也曾撰文探討蘇威嘉的《自由步》是所有人都能懂的舞蹈,還是只有資深舞蹈觀眾能領略,想來驫舞劇場的蘇威嘉、陳武康兩人的路子在核心有相通之處。)
再進一步,作為一個「眾人以各自的專業尋找表演現場的靈光」的演出,事前宣傳需要透露多少,才會提高演出的命中率呢,這裡的命中率是指「讓觀眾的期待值落於某個主創團隊瞄準的區間」(明明是劇評,怎麼有點像在寫選戰分析?)
據我所知,《非常感謝您的參與》並沒有讓觀眾知道舞監是即興 call cue ,我看演出時,亦不能完全確定「這一切是縝密排練過的?還是現場即興?」驫舞選擇未向觀眾透露「嘿,現在你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當下的決定喔」而這份「不說破」,如何影響了觀眾接受這場演出,這恐怕是《非常感謝您的參與》隱藏最深的核心:要談靈光和參與,觀眾事前需要知道多少,才能構築那份一起目睹靈光乍現的體驗?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開啟了這道題,後續會走到哪,未知,但令人期待。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 攝影│陳藝堂 照片提供│HORSE 驫舞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