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共公開的私密慾望
演出單位:台南人劇團
導演:廖若涵時間:2013年一月5日
演出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主要演員:李邵捷、林子恆
Paula Vogel的「How I learned to drive」這個劇本對於台灣的導演而言似乎有著某種特殊的吸引力,去年由傅裕惠所執導的「羅利塔公路」,以及今年台南人劇場的「行車紀錄」都不約而同地上演這個劇本。
一個小女孩在11歲時,首次被他的姨丈以開車為藉口在車上性騷擾,但是往後兩人卻發展出一段長久的性關係。他們以開車兜風為藉口離開共居的大家庭,在車上享受獨處的時間,並發生親密的身體接觸。兩人雖然維持著某種性的危險關係,但卻沒有真正跨越禁忌的最後界線。彷彿壓抑自己喝酒的慾望一般,姨丈謹慎地克制著自己的性衝動,而這一切只是為了等到小女孩十八歲成年的那一天可以真正地跟她在一起。可是長大後的小女孩開始了悟到這種愛的毀滅性,在生日前夕斷絕了與姨丈的會面。最後,姨丈將自己關在房間當中,用酒精慢慢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如同劇名「How I learned to drive」所提示的,Paula Vogel將這齣戲緊扣在車子的意象上面。兩人的關係是建立在姨丈教女孩怎麼開車之上,兩人的性接觸是發生在在車子的封閉空間裡,姨丈對待車子的方式如同對待女性,而握住方向盤飛馳在公路上所獲得的自由快感,以及其所伴隨的失控危險,象徵著兩人所面對的慾望處境。很顯然地,這個戲劇作品是建立在美國人對於車子的身體感覺,以及車子在美國社會當中所佔據的文化意義上面的。從這點看來,這個劇本非常地「美國」。
戀童癖、近親相姦以及會滅性的男女,對於任何社會而言這永遠是個刺激性的話題。如果將聳動性的事件直接展現的話,觀眾很容易讓自己站在道德安全的彼方,對於舞台上發生的一切進行泛道德性的批判,在這種八卦主義式的關心當中,「戀童癖」與「無辜的少女」之間毫無疑問地只存在著不是「加害者」就是「被害者」的二者擇一。但是,Paula Vogel捨棄寫實的呈現,以40歲後的少女為來述說這整個故事,並以歌隊的形式,讓三個演員演除了姨丈之外的所有角色。基本上,這是一個被戀童癖所愛上的少女的觀點的故事。
「行車紀錄」的舞台是一條彎曲的公路,舞台設計利用路燈的強迫透視在狹小實驗劇場當中創造出一個極為不自然的公路風景。舞台上擺放著從報廢汽車上拆下來的座椅以及方向機杼「象徵」車子的內部空間以及其它室內場景。「不自然」的舞台讓表演被框入一個「虛構」的實態當中。配合著主人翁「小小」敘述的進行,歌隊演員迅速地搬動座椅轉換場景,導演廖若涵簡潔而精準的場面調度,以及演員瞬時的角色切換讓故事進行得非常順暢。廖若涵以一種「事不關己」的抽離態度處理歌隊的表演,時而從座椅背後突然現身,有時卻跳進公路旁的草叢當中,這種疏離的幽默讓劇中關於身體與性的語言,以及觸犯禁忌的話題不斷地被中斷懸置。姨丈與少女小小之間在車上所進行的性愛場面,導演不用演員間身體的實際接觸來呈現,而是讓演員並肩坐在座椅上面對觀眾,以肢體與臉部表情「隔空」表現兩人的性愛行為。用這樣的處理方式,讓觀眾並非「親身目睹」,而是透過主角小小的敘事觀點來經驗事件的發展。這種呈現方式,是透過「第三人稱式」的表演方法、導演的場面調度以及道具、敘事語言的完美配合所達到的。在「行車紀錄」裡,我們看到這種完美的配合,而且,雖然導演不同,但是很明顯地這種完美的組合延續自台南人劇場的上一個製作「金龍」。這種「第三人稱式」的舞台表現是台南人劇團所共有的寶貴資產。
對於性愛的場景,捨棄身體性的直接表現,而使用「第三人稱式」的敘事,並不是為了要服膺「道德距離」,讓戀童癖的背德行為不要在劇場這個公共空間當中過分露骨,也不是為了要保持「美感距離」,讓演員活生生的肉體得以行使其戲劇的記號作用,而是為了要創造出一個女性的觀點,讓在社會當中被壓抑的女性身體慾望得以發出它的聲音。「How I learned to drive」這個劇本當中,Paula Vogel並不是要觀眾去聽一個戀童癖與無辜少女之間的毀滅性愛情故事,也不是去聽一個女性慾望的成長史,而是在男性語言的支配下,女性慾望的身體如何發出聲音。為了試探這點,背德與頹廢有其必要。在道德與社會的極限狀態當中,小小不斷地面對觀眾述說她自己,「述說」這個行為本身才是「How I learned to drive」最主要的戲劇性。從這個觀點來看的話,「行車紀錄」當中的「敘述」是怎樣的行為呢?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的觀眾席這個公共場域當中,劇中人物「小小」所面對的,是由台灣觀眾所構成的「公共性」,在由台灣的男性社會以及八卦文化所支配的語言體系當中,女性的慾望身體如何訴說它自己?儘管導演以及演員對劇本的處理可圈可點,流暢通順,但是對於如此刺激性的議題,觀眾雖然有所感動卻沒有被擾動,那是因為我們已經將這個劇本視為一個來自國外的佳作,而在當前無奇不有的世界戲劇當中,它只不過是個有趣的題材之一而已,不管我們有意或無意加入這個討論,它永遠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