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簡子傑 / 第十四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3149

第十四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簡子傑 , 2015年07月21日 18時47分

第二季(4月1日-6月30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邱昭財個展「光.體」

2015/5/23-6/28

就在藝術空間

有別於邱昭財過往令人熟悉的創作脈絡,在這次個展中,他運用3D列印技術,卻是為了在黑暗中藉著光點的位移以產生幾乎不可見的雕塑,其創作方式雖直接援用當代最新的雕塑科技,卻意外地凸顯了生產工具與完成產品間的奇異間距,這個間距甚而也可視為當代生活隱喻。

賴志盛個展「這」

2015/6/13-7/12

誠品畫廊

藉著極為簡約的現代造形語法,賴志盛在這次個展中呈現出如其所是的藝術姿態,往往只是以最小的介入卻能點出現實世界中的縫隙並予以轉化,尤其,當這種創作姿態又是在商業性的藝術空間進行展出,這又造成了極為曖昧的張力,幾乎成為某種活在體制中的人的政治寓言。

張紋瑄個展「我們是否上身過量」

2015/6/12-6/28

自由人藝術空間

在極其有限的資源下,「我們是否上身過量」提供一個以廣邀民眾參與的「英雄著色本」收集計畫,接著,藝術家藉著訪談家中耆老,撰寫了一部小說《南勢庄故事集》,並將「英雄著色本」標注在《南勢庄故事集》中,成為後者的「索引」,最後,在自由人藝術空間的個展中,除了將上述元素改換為空間裝置,還製造一個名為「漫長散步」的事件,這個事件中,藝術家帶領觀眾回到南勢庄,並在過程中朗讀故事與介紹故事發生的場景,觀眾彷彿成為被牽的「靈」,而小說則涉及在乩童牽亡過程中偶遇的各種靈體,如同乩身與靈之間的替換關係,這些靈體不乏冒名者,以及生前為非人等其他物種,甚而與日治時代的反殖民運動牽扯上關係,總之,「我們是否上身過量」構成了一個極為複雜的敘事—事件,其中身份的置換與多層次的敘事結構彷彿迷宮,並且在創作觀點上可視為對於近日偏重田野調查的當代藝術創作方法的某種回應。

我們都是時代的炮灰

2015/6/27-7/19

台北國際藝術村

「我們都是時代的砲灰」是策展人王咏琳與一群年齡相仿的年輕藝術家合作的聯展,但卻以一名虛構藝術家Benedict Wong之名進行展出——Benedict Wong這個名字實則挪用自某位在美劇中常見的亞裔演員,他的戲份通常不長而且常被殺害——策展人不僅虛構了該藝術家在歐美藝術世界的豐富展歷與獲獎資歷,也將他置入那種典型的「從國外紅回台灣,並且關注著台灣各種文化政治議題」的詮釋框架下,而由(真正的)參展藝術家所提供的作品,更不乏嘲諷當代藝術生產各種陳規俗套的詼諧創作。這是一個在台灣當代藝術圈倖存的創作者與藝評人皆能感同身受的展覽,儘管並未採取直接的體制批判姿態,王咏琳的「我們都是時代的砲灰」仍狠狠地撞擊了我們自以為理所當然的當代藝術生活。

相關評論

兩種觀眾間的閃爍:賴志盛個展「這」 --- 簡子傑

雕塑是時間的微積分_邱昭財的『光∙體』 沈伯丞

不可見的生產:邱昭財的「光.體」 --- 簡子傑

在帊德嫩神廟吶喊鸞劫!王咏琳的策展「我們都是時代的炮灰」 --- 簡子傑

「光・景—邱昭財個展 」     --- 陳韋鑑

賴志盛 【這 】 誠品 2015 文:談献華 圖:賴志盛

「我們是否上身過量」:張紋瑄的敘事機器 --- 簡子傑

第十四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 張小虹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郭亮廷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簡子傑

, , , , 的缺席與呈現—賴志盛「這」個展 [2015年特約評論人] 李明學

第十四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 郭昭蘭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