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宜貞 / 開啟新樂章:台北室內合唱團《和諧的多重定義》
分享 | 瀏覽數: 1040

開啟新樂章:台北室內合唱團《和諧的多重定義》

陳宜貞 | 發表時間:2023/01/31 03:33 | 最後修訂時間:2023/02/02 12:02

評論的展演: 台北室內合唱團《和諧的多重定義》

台北室內合唱團成立於1992年,2022適逢創團三十週年,團隊規劃了一系列演出及活動。十月的三十週年團慶音樂會《台北室內・三十而已》,召集了現任及許多前任的團員們,以「本業」音樂會的形式與團友及聽眾們一齊回首過去;而合唱無設限第12號作品《和諧的多重定義》則走出舒適圈,選擇以沈浸式互動展覽及演出林桂如新作《Are You Ready?》的方式呈現三十年間的歲月流轉。

在前任藝術總監陳雲紅的推動下,台北室內合唱團自2006年開始「合唱無設限」系列製作,委託國內外多位作曲家譜寫合唱曲。有語彙及技法前衛的作品、以及從格律嚴謹的古典詩詞出發的創作、甚至是跨界音樂劇場製作等,在挑戰各種風格樂曲的過程中與作曲家面對面排練,台北室內合唱團不斷成長茁壯,也著實拓展了當代人聲藝術的風貌。

作為「合唱無設限」的第12號作品,代表台北室內並不想要單純做一個靜態的回顧展或者文件展。聽覺必然是關鍵元素,但要如何爬梳合唱團過去龐大的演出記錄,揀選並有結構的整合,確實是一大挑戰。台北室內找來與複象公場合作,由沈琬婷創作文本,採取貼近生命歷程的方式來闡述。

〈Breath of Time〉時間的氣息 曲|Irina Alexeychouk  攝影者:羅慕昕「時光隧道」區域播放〈Breath of Time〉(時間的氣息,曲:Irina Alexeychouk)      攝影|羅慕昕        圖片提供|台北室內合唱團

這次的展覽位於板橋的新光音樂廳。除了音樂廳本身,包含後台、梳化間、練琴室、前廳都納入展場空間,進入展間前參觀者必須用手機掃描 QR code,隨著耳機播放的指引參觀。第一個展間特意隔絕外界的光源,名為「時光隧道」,將合唱團過去重要的里程碑以仿傳統手撕日曆的方式呈現,內容包含照片、日期、地點、短文等,展間中亦放置了一台螢幕,播放合唱團過去在世界大賽獲獎時的實況影片。許多人在這個小巧的展間來回觀看逗留許久,或許緬懷自己曾經參與合唱團的時光,也或許重新認識合唱團三十年所累積的點滴,與回憶對話。

下一個空間則放了一張桌子,翻開的筆記本上寫著「命運只有一個,而人生卻有多種選擇」,數個小信封散置在桌面上,隨機選擇打開後則有一張印有 QR code 的小卡,觀眾隨著指引分為兩條動線進入不同的展間,但而後有時路徑又會重疊交錯。其中一個片段指引觀眾站在窗前,俯視板橋的這個地區,剛好可以看到一旁中山國中的操場與紅土跑道、低矮公寓五顏六色的頂樓雨棚、仍在施工興建的商辦大樓、以及翠綠的遠山,這片新與舊、人工與自然交織構成的景象,恰巧呼應了耳機裡傳來戴金泉老師從古調改編的《陽關曲》。

相對靜態的展覽部分結束後,觀眾匯集在後台區,由一位合唱團員指導,做些簡單的發聲練習,也體驗音樂家每次演出前,看著後台倒數計時器逐漸減少的分鐘與秒數,必須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的過程。這個橋段結束後,觀眾被引導從後台走上舞台,而合唱團卻在舞台下,這不同於慣習的觀看位置,也暗示觀演關係產生了變化。音樂會中演奏/唱者不在舞台上演出雖不常見,但也由來已久。貝多芬在 Leonore 序曲第三號當中安排小號在後台吹奏,製造出遙遠的號角聲;霍爾斯特在《行星組曲》的最後一個樂章〈海王星〉中,也將女聲合唱團安排在 offstage,營造出神秘的聲響效果。

林桂如為這次演出創作的《Are You Ready?》,在最低限度的照明下,由一連串乍聽並無意義的聲響開始,合唱團員一邊發出各種細碎的唇齒音,一邊在舞台下的區域移動位置,製造出聲音的流動。而「歌詞」的意義也是不斷改變,從純噪音的 "chu" 變成鳥鳴的「啾」,從 "pa" 突然配合著「凍蒜!凍蒜!」的呼喊聲變成「叭叭!」的喇叭聲。隨著合唱團有時在觀眾的背後,有時從四周圍包圍觀眾,有時領著觀眾移動位置,或者遊走於觀眾之間,甚至邀請觀眾一齊加入演唱,前述拼貼聲響的手法,觀眾在某個時間點會領悟到原來另一層意義是倒數的過程,「啾」變成了「九」,「叭」變成了「八」,數字逐漸遞減,最後結束在「一」的長音中。

這首充滿童趣又富含寓意的作品,為《和諧的多重定義》畫下了雙小節線,也同時宣示台北室內合唱團的企圖心,即將開啟新的樂章。

《和諧的多重定義》演出〈一〉的片段 攝影|林育全台北室內合唱團2022年委託林桂如所創作《Are You Ready?》演出片段        攝影|林育全        圖片提供|台北室內合唱團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