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龔卓軍 / 2021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分享 | 瀏覽數: 1251

2021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提名觀察人: 龔卓軍 , 2022年03月09日 16時11分

疫情邊緣的游走.倖存身境的痙攣


2021年的疫情,時起時落,猶如時間與場所的痙攣。對於觀察員的慣常旅行觀展工作來說,不啻是一大挑戰。從年初的疫情管制,小心翼翼,春末夏初的全部實體停展,線上活動勃發,到九月、十月以後實體展演漸次全開,線上線下節目交互掩至,直到年底。如果說極端型氣候讓島嶼西部在年中進入大旱,八月大雨普降,又開始讓大家擔心洪災爆發,那麼,說這個年度的展演節目,皆在疫情邊緣游走,並不為過。藝術家和製作群面臨諸多時空變異,走過多少巨大的困難橫阻考驗,停展、延期、取消、移地、復展、限制進場人數、轉移至線上、復演,種種極端痙攣的展演場所現象,如今恐怕已經像是災後回神,又像是疫情本身的大規模終極操演,不經過一番訪查,難以了解藝文生態的整體創痛。

《勒法利計畫》在這種場所痙攣中,猶如倖存之展,自嘲、自在而自由地述說著空總場所本身的滄桑;《共狂》則是在倖存之際,將場所的痙攣壓縮出來的情緒與身體痙攣,透過狂歌狂舞、樂器與舞者身體的共振,透露出疫情風暴中的躁鬱。這種倖存者的傷痛,在《最後身影之後》呈現出家暴與性別暴力的追索,再轉化為抑鬱影音,在《月桃B面》則是政治受難倖存家屬的記憶之聲。《總是春光乍現》從影音文化中延伸出歧視與刻板印象的異音,指向更深層的影音技術與個體內在無法察覺的歧視。《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則是把這種性別差別化,用環繞差別語境卻從不直說的父子關係,給出了噤悶與沉默的關係影像。如果《複本》是對佔領運動之後的創作者與政治現實的關係,提出反思的數位建築提案,以及其餘音殘響,那麼《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就是在遊戲引擎與機造電影介面的自製工具盤面中,創造出一個數位影音文化中的一人化、單體複數化的數位人自存世界。這種新媒體的未來感,對應著另一個極端:康雅筑系列「棉花研究計畫」與「泥毯計畫」中的當代編織復返行動,與重新書寫紡織史、近代史、手做與機器文明的反思。而面對這些倖存經驗與當代殘響的身體、歷史、文化、性別、數位創作,《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中洪政任的鄉痛創作脈絡,回到了都市更新離散社群的地景張力與個體痙攣之中,相紙剪裁亦如重新編織與破壞,自我扮裝更指向傷痛後的轉化。最後,《裹山》的巨大地景編織策展,以及不同部落織者的當代共創,可以說是把土地與歷史創傷之後的血之花,透過美麗蛇紋石的襯托,給出了鄉痛痙攣之後的遼闊。

相關評論

致穎「總是春光乍現」展覽作品中的散論特質(下) --- 王柏偉

霧林裹山.結痂的紋樣學:論林介文《裹山》計畫中的當代編織策展學 --- 龔卓軍

空的多樣聯結、總的生成流變:論莊偉慈的「勒法利計畫」 --- 龔卓軍

酷兒戀父及其歷史的必要:楊登棋(登曼波)《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 汪俊彥

鄉痛症,那無法抹平的尖刺:論《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 --- 龔卓軍

致穎「總是春光乍現」展覽作品中的散論特質(上) --- 王柏偉

共作的編織,綿延的存有「裹山 Dungku Asang」 --- 吳思鋒

讓差異的生命造形復現:關於黃立慧的《月桃B面》 --- 王聖閎

空總「勒法利計畫」 --- 陳韋鑑

黏濁陰鬱的觸情影像:談黃亦晨的「最後身影之後」 --- 王聖閎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