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吳孟軒 / 2021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分享 | 瀏覽數: 930

2021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提名觀察人: 吳孟軒 , 2022年03月09日 16時04分

2021年對台灣藝文圈最大的衝擊,莫過於Covid-19疫情了,尤其自5月中至7月底的三級警戒,對向來著重現場性的表演藝術而言,無疑是一大致命傷:許多劇場工作者不是頓時沒了收入,就是為了因應反覆變化的疫情,而必須在短時間內準備眾多備案,頓時暴增的工作量,讓原本就已嚴重過勞與自我剝削的劇場工作景況,變得更為瘋狂與失速。

尤其,當眾多文化機構以各種補助或獎金,試圖吸引劇場工作者「轉線上」,以維持被疫情強迫停擺的生產節奏,但無論對創作方或製作方,「線上」都是相對陌生的媒材,而為了爭取僅剩不多的收入來源,大部分劇場工作者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各種變數中試圖殺出一條血路。這樣的生存遊戲,對個人而言,說不準到底是累積還是消耗,但若從整體結果論,這些僅提供經費、卻無相關知識與資源支援的臨時文化政策,卻將創作團隊、觀眾與機構基層工作者,普遍推入極度零碎、毫無方向感且十足疲憊的境地,成為了立意良善卻缺乏遠見與方法的短線操作。

當然,在此波疫情中,也不乏具發展潛力的案例,如《洗頭》、《剩人在線》、《如果,家族旅行》,以及視覺藝術領域的《伊日馬場》、《動態圖層》等,對於虛實空間、網路、影像、現場性的交互操演,皆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初步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舞蹈在這波「轉線上」中,是特別待摸索的:縱然有《樹林跳:跳島舞蹈節》、《玩聚場藝術節:舞蹈系列》、《轉,看看有沒有什麼好地方》對於鏡頭、直播、網頁互動等有趣嘗試,但肉身的氣味、消耗、舒張、慾望、物質性和異樣時間感,卻也易被鏡頭和螢幕稀釋和壓縮。身體如何在網路上消融、肢解、錯接,並由此構成特殊的存在樣態,此仍待舞蹈創作與表演者的持續探索。

當疫情緩解、危機過去,台灣劇場工作者會如何繼續(或放棄)運用線上介面回應如今的世界?「線上」將如何影響2021年後的藝文生態,包含節目製作、觀眾溝通、評論與策展方法、國際流動?即便此屆台新藝術獎沒有任何一個線上作品入圍,這都將是未來勢必需觀察的重點。

相關評論

組織一個不可能的政治:在參與和公共裡協商(下) --- 吳孟軒

組織一個不可能的政治:在參與和公共裡協商(上) --- 吳孟軒

如何田野(非)人類學的洗頭——台北藝術節《洗頭》 --- 汪俊彥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