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以單年為度量,不易看見時序縱深的積累,無論以展示、演出或策展等方式,都需在短暫時間中與觀者交會,釋出洞見與轉化的可貴。
視覺藝術方面,幾個重要個展凸顯出藝術家長年在思考與技藝上的琢磨,例如《港邊A口味──黃志偉個展》、《「高枕無憂的你」──黨若洪個展 從瘟疫到戰爭:關於災厄如慶典的一魚兩吃》、涂維政《方舟博物館》、《黑・金・白──羅懿君個展》、《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褶肉記:蔡佳宏個展》、《方方──陳建榮個展》,以及《一塊骨頭如何是精神的存在──張乃文個展》都依各自擅長的材質,透過不同的技術、紋理提出特有的詮釋方法和創作思路。
策展部分,《非遊記》和《海洋與詮釋者》分別以策展思維觸及東南亞和泛非文化的政經結構性問題,跨越陌生的海洋與大陸,在相異的文化政治歷程找到相應的藝術接點,並藉此提出了更寬闊的省思與視角。
劇場方面,《我好不浪漫的當代美式生活》以酸澀反調的獨腳戲,尖銳回指社會身分、族群政治之於個體所衍生的諸種生命難題,在沉潛傳統與面對當下處境中敲開層層思辨,非但幽默也隱然感傷,開掘出小品結構在敘事上可延展之深度;舞蹈方面,蒂摩爾古薪舞集《bulabulay mun?》讓部落傳統歌謠的聲音融入族群歷史事件的核心,進而為當代舞蹈身體的省思和文化身體的轉譯再創藝術性,李貞葳《崩—無盡之下》對於當前社會的集體疲態予以身體極致性的推磨,深化了舞蹈肢體之可能。
本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複選不免遺珠之憾,特別值得再回顧的是圓劇團《手路》,在馬戲型態中恰如其分地嵌入台灣早期常民生活的草根氣味,藉馬戲交織民俗技藝的空間感,重啟並轉化了野台記憶的感性時間,使俗事遞嬗化為土地情感,是當代馬戲語彙轉換上一次難得的體驗。音樂方面,鍾玉鳳《擺度之外》,以創新的世界樂風為出發,邀集不同類型樂手同台對奏,將每一樂器的文化特性與音樂邏輯的殊異性,凝聚出演奏現場的暢然共振,讓樂音自身對話,使各文化油然顯其所是。
2022年是擺脫了疫情陰霾,乍露曙光的一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創建與資源提供了不少新製作的產出,大環境低迷後的再出發,是否因空間與資源的釋放,鼓舞了更多具創造性的內容產出,或因需求增加,壓縮了籌備時間而影響演出品質,未來亦值得多作觀察。
相關評論
趨往重心的引力 — 蒂摩爾古薪舞集《bulabulay mun?》 --- 黃亞歷
物的再變體:從紙紮試寫《花山牆》與《複眼叢林》 --- 吳謹為
【特稿】蒂摩爾古薪舞集《bulabulay mun?》觀後 張曉雄
弱勢的堅韌.衝動的睿智:分裂仔在《熱帶複眼》中的影像疆域抗爭 --- 龔卓軍
《崩-無盡之下》 從舞蹈看見身心俱疲的自己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作者/魏琬容]
「返鄉」的部落圖景《我好不浪漫的當代美式生活》 --- 吳思鋒
俗藝輓歌 — 圓劇團 X 法國 傑若・湯瑪士劇團《手路》 --- 黃亞歷
《非遊記》的聲音策展:內部他者與集體記憶的再現 --- 鄭文琦
肉色的祭壇與變形的鏡子,從「複眼叢林」談張徐展的創作 --- 莊棨惟
典範不轉移,途殊仍同歸 — 黨若洪《高枕無憂的你》 --- 黃亞歷
工法、頻率,器樂與樂音的跨幅 — 鍾玉鳳《擺度之外》 --- 黃亞歷
島嶼有異音.爆炸中躍進 ─ 2022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龔卓軍
不現代,何以當代 —《港邊A口味》黃志偉個展 --- 黃亞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