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admin | 發表時間:2024/03/06 14:39 | 最後修訂時間:2024/03/06 14:39
評論的展演: 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 2023臺北藝術節:《百葉》風格涉 2023 作品 、 嶼空對練 、 2023TIFA 黃郁晴✕娩娩工作室《藝術之子》 、 TAI身體劇場《走光的身體》 、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 、 In TW 舞影工作室《The Awake 不 我仍清醒著》 、 2023新點子實驗場 張可揚《在大道與廣場之間遇到一頭大象》 、 【傾聽裂隙的迴聲】2023 綠島人權藝術季 、 2023戲曲夢工場:栢優座《消失的六期生》 、 2023戲曲夢工場:臺北木偶劇團《得時の夢》 、 《感謝公主》窮劇場X江之翠劇場 、 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 躍演《勸世三姊妹》中文音樂劇 、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一部曲 、 謝杰樺╳安娜琪舞蹈劇場《肉身賽博格》 、 雲門50 鄭宗龍《波》 、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文/陳品秀
「以身為度」、「萬物有靈」的浪漫思想,普遍出現在大型策展和表演藝術。龔卓軍與團隊策展的「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廣被流域的人文與自然景觀、「海浪的聲音那麼大」呈現台東65公里海岸線獨特的身體感、林怡華與團隊策展的「淺山行路人」挖掘台三線淺山帶族群文史,皆以廣袤地景作為策展地圖,翻攪台灣地形空間,重探歷史人文、創新記憶。林人中策展的臺北藝術節則以「萬物運動」為主題,以生態思維回應後疫情時代,其中李銘宸的《百葉》以身體為尺重測劇場空間,最為亮眼。而壞鞋子劇場由劉昀、劉俊德編、演的《嶼空對練》,則專注身體與物件的對話,深度回應人與自然的關係。
當代社會議題也持續為創作者所關照。娩娩工作室以《藝術之子》,代表台灣延遲回應「#MeToo」運動;TAI身體劇場《走光的身體》和莎士比亞妹妹們的劇團《泰雅精神文創劇場》,從觀光樂舞切入,探討原住民文化刻板、扭曲的現象。InTW舞影工作室《THE AWAKE》探討漸凍人與照護者、張可揚與視障者的《在大道與廣場之間遇到一頭大象》、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與聽障者的《Co-create》,皆從共融藝術角度切入創作。而吳瑪悧的《我是高草》,則以禁閉室的經血書寫,為受難女性發出最撼人的控訴。
傳統藝術在當代劇場的運用,則找到嚴絲縫合的新織法。包括:汪俊彥策展「戲曲夢工場」中,栢優座許栢昂以個人生命歷程辨證京劇教育的《消失的六期生》、臺北木偶劇團回探皇民化布袋戲時代的《得時の夢》;林芳宜與王嘉明合作、以詩經和傳統器樂展現當代詮釋的《夢廻春閨》。其中,由窮劇場與江之翠合作、將南管與當代戲劇結合的《感謝公主》,更展現出對形式轉換的精準掌握。
大型綜合展演創作數量明顯增多。其中以唐美雲歌仔戲團的《臥龍:永遠的彼日》最為精緻,躍演《勸世三姐妹》廣獲觀眾共鳴,當代歌劇《天中殺》完成了混種的音樂實驗。然而,仍有更多創作,無法達到綜合藝術對各類藝術技藝及整合能力的高度要求。在眾多追求多媒跨域的舞蹈作品中,黃翊的《墨》、布拉瑞揚的《我 ‧ 我們》,削弱了身體及動作語彙的表現;謝杰樺的《肉身賽博格》、鄭宗龍的《波》,將AI引進入創作,但在技術更新的同時,如何創造新的美學邏輯,還需更多實驗經驗換取。
而當年度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展覽細密鋪陳四十年創作脈絡,在技術與媒材的移形換影中,展現藝術家對影像與虛實的辯證,對生命與藝術本質的提問。
相關評論
左翼迴旋中的當代纏繞—《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 黃亞歷
兩種劇場身體的賽博格── 安娜琪舞蹈劇場《肉身賽博格》、楊世豪《After》 --- 陳品秀
掬捧一道暖陽為身體破冰 ── In TW 舞影工作室《The Awake 不 我仍清醒》 --- 陳品秀
物我對話 ── 壞鞋子舞蹈劇場 X 劉昀 劉俊德《嶼空對練》 --- 陳品秀
藝術的還魂術 《感謝公主》、《斷頭鬼之夢》(下) --- 許仁豪
有待填補的空白──2023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統治者操控下變調的原民身體 ── TAI身體劇場《走光的身體》 --- 陳品秀
我,更後來的人,來自本島的觀光客──再讀「傾聽裂隙的迴聲─綠島人權藝術季」 --- 張晴文
無需言明,卻確切存在的「邊界」— 窮劇場 X 江之翠劇場《感謝公主》 --- 黃亞歷
藝術的還魂術 《感謝公主》、《斷頭鬼之夢》(上) --- 許仁豪
形神流變之間的歷史塵埃《消失的六期生》《得時の夢》 --- 許仁豪
十三中隊——記「傾聽裂隙的迴聲:第四屆綠島人權藝術季」 --- 張韻婷
建蓋或拆解,死了還是活著 ── 陳煜典 X 范承宗《脫殼》、李銘宸《百葉》 --- 陳品秀
身體自由的關卡 ── 張可揚《在大道與廣場之間遇到一頭大象》 --- 陳品秀
尚未在這裡結束──從劉紀彤「她是從本島來的駐村藝術家」到「傾聽裂隙的迴聲─綠島人權藝術季」 --- 張晴文
當你站在地雷上,我在你對面_《泰雅精神文創劇場》 --- 孫平
劇場性(theatricality)作為方法《藝術之子》、《泰雅精神文創劇場》 --- 許仁豪
殊相之建造,共相之現身—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一部曲 --- 陳元棠
回到面對面的現場 ─ 2022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張晴文